張子謙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擅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椎病、腰腿痛、關節(jié)炎、面癱、中風偏癱。

向 Ta 提問
個人簡介
張子謙,副主任醫(yī)師,中醫(yī)學碩士,醫(yī)學講師。專注于以非手術療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產后腰痛、肩周炎、網球肘、膝關節(jié)炎等關節(jié)痛癥。展開
個人擅長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椎病、腰腿痛、關節(jié)炎、面癱、中風偏癱。展開
  • 干桑葚泡酒的功效與作用

    干桑葚泡酒具有多方面的功效與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富含多種人體所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補充營養(yǎng),提升機體免疫力,達到強身健體之效。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對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等起著重要作用;而微量元素在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方面不可或缺。 二、對眼睛有好處,能養(yǎng)肝明目,減輕眼睛疲勞、頭暈目眩等癥狀。眼睛是人體十分重要的器官,需要精心呵護,而干桑葚泡酒在這方面能發(fā)揮積極作用。 三、含有脂肪酸,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的功能,能防止血管硬化,降低患三高疾病的風險。血脂過高可能會引發(fā)一系列健康問題,通過飲用干桑葚泡酒能起到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 四、既能烏黑亮澤秀發(fā),又能起到一定補腎作用。頭發(fā)的健康和腎臟功能有著一定聯系,干桑葚泡酒能兼顧這兩方面。 不過要注意,飲用時不可過量,以免對腸胃造成刺激??傊?,干桑葚泡酒雖有諸多益處,但合理飲用才是關鍵。

    2025-04-17 15:15:06
  • 枸杞子泡水喝可以補腎嗎,什么泡水可以補腎

    枸杞泡水喝有一定補腎效果,菟絲子茶、杜仲茶、枸杞桂圓茶、首烏生地茶也可補腎,需根據個人情況選擇,腎虛重者應就醫(yī)治療。 1.菟絲子茶 菟絲子10克,洗凈后搗碎,加紅糖適量,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具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等功效。 2.杜仲茶 杜仲12克,洗凈后切成薄片,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后即可飲用。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等功效。 3.枸杞桂圓茶 枸杞10克,桂圓肉10克,洗凈后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后即可飲用。具有補腎益精、養(yǎng)心安神等功效。 4.首烏生地茶 制首烏10克,生地7克,將制首烏和生地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燜15分鐘后即可飲用。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補腎方法僅適用于腎虛較輕的人群,對于腎虛較重的人群,建議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避免飲用這些補腎茶。

    2025-04-17 15:14:25
  • 有濕氣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中醫(yī)理論中的濕氣重可能導致身體沉重、關節(jié)疼痛、消化不良、舌苔厚膩、大便異常、皮膚問題以及頭暈、頭痛等多種不適癥狀。 1.身體沉重 濕氣重的人會感到身體沉重、疲勞,尤其是在起床后更為明顯。 2.關節(jié)疼痛 濕氣可能會導致關節(jié)疼痛、腫脹,尤其是在潮濕的天氣或季節(jié)變化時更為明顯。 3.消化不良 濕氣重可能會影響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癥狀。 4.舌苔厚膩 濕氣重的人舌頭表面可能會有一層厚厚的白色舌苔,這是濕氣在體內的表現之一。 5.大便異常 濕氣重可能會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粘馬桶等癥狀。 6.皮膚問題 濕氣重可能會導致皮膚瘙癢、濕疹、痤瘡等皮膚問題。 7.其他癥狀 濕氣重還可能會導致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等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濕氣癥狀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如果您出現上述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以便確診并進行相應的治療。

    2025-04-17 15:13:41
  • 護肝養(yǎng)肝喝什么茶最好

    綠茶、菊花茶、枸杞茶、玫瑰花茶、檸檬茶等茶類適合養(yǎng)肝護肝,但飲茶養(yǎng)肝護肝只是一種輔助方法,不能替代正規(guī)的醫(yī)療治療,特殊人群飲茶前應咨詢醫(yī)生。 1.綠茶 綠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兒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保肝的作用。 2.菊花茶 菊花茶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3.枸杞茶 枸杞中含有豐富的枸杞多糖和類胡蘿卜素,具有養(yǎng)肝明目、抗氧化的作用。 4.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對肝臟健康有益。 5.檸檬茶 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檸檬酸,具有清熱解毒、養(yǎng)肝護肝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喝茶養(yǎng)肝護肝只是一種輔助方法,不能替代正規(guī)的醫(yī)療治療。同時,對于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如肝臟疾病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等,在飲茶前應咨詢醫(yī)生的建議。此外,飲茶時應注意適量,避免過量飲用濃茶或涼茶,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2025-04-17 15:12:57
  • 風寒與風熱的區(qū)別

    風寒和風熱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病因、癥狀和治療方法上,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1.病因不同: 風寒:主要是由于感受風寒之邪引起,如吹風、受涼等。 風熱:主要是由于感受風熱之邪引起,如受熱、感染等。 2.癥狀不同: 風寒:惡寒(怕冷)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肢體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脈浮緊。 風熱:發(fā)熱重,惡寒輕,有汗,口渴,咽痛,咳嗽,痰黃稠,舌苔薄黃,脈浮數。 3.治療方法不同: 風寒:治法為辛溫解表,常用方劑為麻黃湯、桂枝湯等。 風熱:治法為辛涼解表,常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等。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老人等,在選擇治療方法時需要更加謹慎,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如果出現感冒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避免病情加重。

    2025-04-17 15:12:53
推薦醫(yī)生
宗巖

宗巖

中醫(yī)科

立即咨詢

尹朝林

尹朝林

兒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