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詳解腰椎病的鑒別事項

詳解腰椎病的鑒別事項

  腰椎病對于我們的健康損害很大,因此我們要注意做好腰椎病的診斷,由于腰椎病會伴隨很多與其他疾病相類似的腰痛、腿痛等癥狀,這對于確診病情有一定的阻礙,很多人不清楚如何鑒別自己的疾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腰椎病的鑒別事項。

  1、腰椎骨刺與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后,椎間盤變薄,椎體間隙變窄,韌帶松弛,椎體間活動度增大,在椎體邊緣出現微小的、反復的、積累性損傷,導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滲出,出血及滲出逐步鈣化,從而在局部,也就是椎體上下緣出現骨的增生性反應,這就是骨刺,也就是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在X光片上表現多種多樣,一般多呈“唇樣骨質增生”,也可相互融合形成“骨橋”。

  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脹疼痛、僵硬、易疲勞,甚至彎腰受限,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患側劇痛并向下肢放射,小腿麻木脹痛畏寒無力。

  2、腰間盤突出與腰椎畸形

  調查顯示:在正常的健康人群中,約有30%的人存在著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卻沒有臨床的癥狀表現,而部分腰腿痛或坐骨神經痛者,其影像學檢查卻顯示正常,這屬醫(yī)學上需要探討的問題。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不能因放射學或影像學檢查顯示某一椎間關節(jié)和椎間盤有病理改變,就認為此處是造成病痛的起源;反之,也不能因為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異常,就武斷地認為腰椎沒有問題,這時必須進行綜合的分析,才有可能細究出病痛的根由。

  脊椎發(fā)育異常在脊椎的上、下端,即上頸部和下腰部多見,表現為:移行椎、鄰近脊椎相互融合、脊椎結構的左右不對稱,以及脊椎某一部位缺損(如脊椎裂)、多余骨的出現等。他們多無癥狀,常因其他疾患行X線檢查時發(fā)現,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出現腰背痛等神經癥狀,此時應當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盤突出癥【譯】: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huán)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相鑒別?,F具體介紹如下。

  3、隱性脊椎裂

  是胚胎期軟骨化中心或骨化中心發(fā)育障礙,兩側椎弓在后部不相愈合,椎板及棘突部遺留下不同程度的裂隙。好發(fā)于下部腰椎和上部骶椎。只累及骨骼時稱隱性骶椎裂;如同時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時,稱顯性脊椎裂。它一般只累及一個節(jié)段,輕者只有一條裂縫,嚴重者椎板完全缺如。隱性脊椎裂有纖維組織覆蓋,可有腰骶部皮膚的色素沉著、生有毛發(fā)或呈小脂肪瘤樣改變,一般無癥狀,但成年后腰骶部負重過大、活動多,其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有一部分缺乏附著點或附著不牢固,易形成腰骶部勞損。

  治療原則,是調整好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姿勢,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以便能夠代償其先天性的缺陷。

  4、移行脊椎

  在脊柱的頸、胸、腰、骶椎各節(jié)段的交界處可以互相“移行”,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胸化、胸椎腰化等,發(fā)生最多的部位是腰骶部,這在腰腿痛者的X線檢查中占去了1/3左右。

  5、關節(jié)突畸形

  兩側關節(jié)突的方向常有不對稱,多見于腰骶部、其次在L4、5間。關節(jié)突的方向及形狀對脊柱運動有很大

  關節(jié)突畸形關系,假如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排列一致,則脊椎各方向的活動就會協(xié)調一致;若兩側不對稱,會使脊椎各方向的運動難以協(xié)調,造成關節(jié)突關節(jié)、韌帶、及周圍肌肉的勞損,進而引發(fā)腰腿痛,有時還會在畸形關節(jié)突的上一間隙伴發(fā)椎間盤突出。

  溫馨提示:腰椎病患者應注意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避免過度勞累.工作一段時間后稍作運動,或按摩一下腰腿部,或做一會兒體操,并保持正確姿勢,以緩解腰部肌肉的緊張。避免寒冷、潮濕的居住及工作環(huán)境,在寒熱交接的季節(jié)注意避免腰椎疾病的復發(fā)。走路時多運用腹部肌肉,站立時不要雙腿同時并齊長時間站立。

  【參考文獻:《挑戰(zhàn)腰椎病》、《針刀治療腰椎病》】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