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不同的小兒腹瀉用藥治療分析

不同的小兒腹瀉用藥治療分析

  腹瀉治療原則為

  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加強護理,預防并發(fā)癥。不同時期的腹瀉病治療重點各有側重,急性腹瀉應多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抗感染;遷延及慢性腹瀉則應注意腸道菌群失調及飲食療法。

  1.遷延性和慢性腹瀉治療

  (1)預防和治療脫水,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2)積極尋找引起病程遷延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切忌濫用抗生素,避免頑固的腸道菌群失調。

  (3)藥物治療原則上抗生素僅用于分離出特異病原的感染患兒,并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此外,需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應用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和腸粘膜保護劑。

  小兒腹瀉治療

  (4)營養(yǎng)治療此類患兒多有營養(yǎng)障礙,繼續(xù)喂養(yǎng)對促進疾病恢復是必要的治療措施。對少數嚴重患兒不能耐受口服營養(yǎng)物質者,可采用靜脈高營養(yǎng)。

  2.急性腹瀉的治療

  (1)病因治療

  針對輪狀病毒應用口服免疫球蛋白(不拉拉)0.2ml/kg.次,3次/日。

  (2)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

  培菲康(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腸球菌三聯(lián)活菌)。

  (3)口服補液的原則是

  輕度脫水病人在4小時之內獲得50ml/kg,中度脫水病人應在6小時之內口服補液100ml/kg。治療后,如果病人繼續(xù)存在腹瀉或脫水糾正并不完全,口服補液的量和速度就應增加,如果脫水現象已糾正,口服補液就應減少,在開始口服補液的最初2小時內,可能會發(fā)生嘔吐現象,對頑固性嘔吐患兒給靜脈補液。

  (4)補液原則

  先濃后淡、先鹽后糖、先快后慢、見尿給鉀。

  確定累積損失補液量、性質和速度。輕、中度脫水可口服補液,中重度脫水或嘔吐嚴重者應靜脈補液。輕度脫水約50ml/kg,中度脫水50~100ml/kg,重度脫水100~120ml/kg。等滲脫水可選用1/2張含鈉液,低滲脫水用2/3張含鈉液,高滲脫水用1/5張含鈉液。累積損失應在8小時左右糾正。補液同時注意糾正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鉀血癥,對有尿或來院前6小時有尿即應及時補鉀,濃度不應超過0.3%,每日靜脈補鉀時間不應少于8小時,切忌將鉀鹽靜脈推入,否則導致高鉀血癥,危機生命。

  (5)消化道粘膜保護劑

  蒙脫石散(思密達)

  新生兒1/4袋/次,3次/日,<1y嬰兒1>2y 兒童1袋 /次,3次/日。飯前服,首量加倍。

  關于小兒遷延性和慢性腹瀉治療、急性腹瀉的治療的介紹就到此結束了,希望對想要了解小兒腹瀉治療的媽媽們有些幫助。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