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齊與心律失常的癥狀十分相似,從而引發(fā)了很多誤診的病例,讓心律不齊患者的治療進程并不順利。所以一旦確診為心律不齊,根據(jù)病情采用針對性治療方案,是幫助患者最快康復的有利條件。心律不齊的正確治療方法是什么?下面小編為您具體介紹。
心律不齊的正確治療方針
由于服藥治療心律不齊只能控制且必須長期服藥,因此使用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及電氣燒灼術來治療心跳過快便成為治療的主流,而且成功電燒術后,病人不必再服藥,可達一勞永逸。但并不是所有心跳過快都可以靠電燒術治療,還是必須由醫(yī)師診斷確定后,再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法。
在確定心律不齊的原因及種類后,治療的方法可依據(jù)心跳過快或心跳過慢來分別治療。一般若病人心跳過慢,需先確定內(nèi)在或外在因素后,可考慮使患者服用某些藥物來使心跳加快,然而老化性心跳過慢對藥物反應可能不佳,這時可能須考慮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必要時,可裝置心律調(diào)節(jié)器使心跳加快。
至于心跳過快的治療方法,目前外科手術的治療已少用,只限于病人同時接受心臟手術時,合并外科手術治療心律不齊。因此治療主要有藥物及電燒術兩種方法。包含鈉離子阻斷劑、乙型阻斷劑、鉀離子阻斷劑、及鈣離子阻斷劑,另外還有毛地黃、adenosine等。有些抗心律不齊藥物副作用較大,必須心臟科醫(yī)師開立處方使用,切勿亂服成藥,同時應定期在門診追蹤。
治療心律不齊的常見中藥
1、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少氣無力、怔忡,聲低息弱,勞累后尤甚,胸中痞悶,入夜為甚,畏寒喜溫,甚則肢厥,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緩等,證屬心陽不振、氣血運行無力、心失所養(yǎng),治宜溫補心陽、安神定悸。可選用:人參、麥冬、五味子、黃芪、附子等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 2~3次。
2、心悸胸悶,時有胸痛,痛如針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質(zhì)有瘀點或瘀斑,脈澀或有結代等,證屬心脈痹阻、心失所養(yǎng),治宜理氣活血、通脈安神。可選用心舒寶,此藥由刺五加、丹參、白芍、山楂、郁金等組成,每次服2片,每日2~3次。其它如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等也可參考選用。
相關閱讀:盤點那些患有心律不齊的名人
3、心悸氣短,神疲自汗,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質(zhì)淡,脈細弱等,證屬氣血不足、心脈失養(yǎng),治宜益氣補血、養(yǎng)心安神。此藥由人參、黃芪、白術、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棗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
4、心悸不寧,心中煩熱,失眠夢多,頭暈耳鳴,面赤咽干,腰酸盜汗,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等,證屬心陰虧虛、心失所養(yǎng),治宜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此藥由生地、元參、天冬、麥冬、當歸、丹參、人參、茯苓、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遠志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