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治療月經不調的6大藥湯

治療月經不調的6大藥湯

  月經是每位女性正常的生理反應,正常的月經代表著女性生理機能正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但是如果出現月經不調現象,代表著女性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女性的內分泌功能可能發(fā)生紊亂,月經不調主要的癥狀就是女性月經周期或經量發(fā)生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出現這種現象的女性就要引起注意,積極地治療,長期的月經不調會引發(fā)很多的婦科疾病也可能導致女性不孕。下面我們介紹月經不調的中藥調理秘方,希望緩解女性痛經的癥狀。

  1、柴芍調經湯

  【組成】柴胡6克,白芍、女貞子各12克,旱蓮草、麥冬、地骨皮各10克,白茅根12克,香附、地榆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劑分2次服用,早飯前及晚飯后一小時各溫服1次。

  【功用】清熱養(yǎng)陰,調氣理血。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一升散一收斂,可奏舒肝解郁、清熱養(yǎng)陰、協(xié)理陰陽之功。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滋陰培元;麥冬、地骨皮、白茅根、地榆等清熱涼血;在大隊養(yǎng)陰涼血藥中加入氣病之總司,婦科之主帥香附,既能制其香燥之偏,且收相得益彰之妙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養(yǎng)陰、調氣理血之功。

  【主治】月經先期,經血量多或非時出血(少量)。

  2、理血補腎調經湯

  【組成】柴胡6克,白芍、赤芍、澤蘭、益母草、雞血藤、懷牛膝、劉寄奴、蘇木、生蒲黃、女貞子、覆盆子、菟絲子、枸杞子各10克。

  【用法】月經期服藥:月經第1天開始連服3~4劑。中期服藥:月經第13天開始連服3~4劑,若月經錯后或稀發(fā),則采用服藥3劑,停藥7天,再服3劑,以后停藥7天再服。同時配合基礎體溫,如果基礎體溫超過36.6℃,連服3天就停藥。若月經來潮后,再按第1種方法服藥。如果不來月經,仍按基礎體溫的測定序貫服藥。如果基礎體溫連續(xù)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懷孕,則應化驗,如為妊娠則服保胎藥,以預防流產。

  【功用】舒肝理血,補腎益精。

  【方解】本方以柴胡、白芍舒肝解郁,斂陰調經;赤芍、雞血藤、益母草和血調經;劉寄奴除新舊之瘀血;澤蘭入厥陰經,能行血利水;懷牛膝為肝腎引經藥,以瀉惡血、引藥下行,使瘀結消散,氣血得以暢行,且能益肝腎而強筋骨;女貞子、覆盆子滋補肝腎,療腎水虧虛;枸杞子滋補肝腎,填精補血;菟絲子溫補三陰經以益精髓,其性柔潤,故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益陰精,又助腎陽,使陽生陰長,有促進性腺功能的作用。以上諸藥意在舒肝腎之郁、補肝腎之精,使氣舒精足血暢,則月經自調。

  【主治】月經不調,月經錯后或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者。

  3、補血通經湯

  【組成】熟地、白芍(酒炒)、當歸各6克,川芎(酒炒)、香附(醋炒)各4.5克,杜仲(姜炙)6克,桃仁(去尖)4.5克,紅花3克,木通4.5克,甘草1.5克,蘇木、莪術(醋炙)、元胡索(醋炒)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補血通經。

  【方解】方中以四物湯(熟地、白芍、當歸、川芎)補血活血,為婦人調經總司之要藥;桃仁、紅花、蘇木、莪術破血行氣、軟堅化瘀;元胡、香附理氣止痛,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矣;杜仲、甘草補腎調中,以固根本。此方配制得法,攻補兼施,行氣與理血并舉,治血虛而致經閉,經量少澀痛者,服之屢見效驗。

  【主治】血虛所致之月經過期不行,或時來時止,結塊疼痛,眩暈食少;或血虛經斷太早者;或月經數月不來,腹中瘀血不散,時常攻心作痛;或過期而至,量少色紫而痛等證。

  4、調經涼血湯

  【組成】生地12~30克,丹皮10克,丹參15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益母草12克,澤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涼血清熱、活血調經。

  【方解】月經血熱先期而至,治宜清熱涼血為要。此方用生地、丹皮清熱涼血;知母、黃柏滋陰瀉火。但此四味藥性寒涼非經期所宜,張景岳說:“凡經行之際,大忌寒涼等藥,飲食亦然。”但既屬血熱妄行,又非此清熱涼血之味不可。再加丹參、益母草、澤蘭等活血調經,以免寒則瘀滯之弊。

  【主治】月經先期(血熱),量多而色紫稠黏、舌質紅、脈數。尤以青年女子為多。

  5、三黃忍冬藤湯

  【組成】黃連4.5克,黃芩、黃柏各9克,忍冬藤15克,貫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涼血,止血。

  【方解】血得熱則行,遇寒則止。陽熱過亢、迫血妄行,引起月經先期、量多、甚或崩漏,宜于清熱以止血。故方用三黃清瀉三焦之火,使陽熱得泄,血不受迫,自不妄行;輔以忍冬藤、貫眾以增強清熱涼血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止血之效。用治因“血熱妄行”而致的月經先期、量多或崩漏之實證,效果頗佳。

  【主治】血熱月經先期,量多或崩漏。

  6、安沖調經湯

  【組成】山藥15克,白術9克,炙甘草6克,石蓮、川續(xù)斷各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蠣30克,烏賊骨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平補脾腎,調經固沖。

  【方解】月經先期,月經頻至,輕度子宮出血均有虛實之分。對于虛證多數屬于虛中挾實。特別是女青年月經初潮之際,脾腎不足,而陽氣初開,虛象之中往往挾有熱象,表現為脈細,面色萎黃,疲乏倦怠,四肢無力,而月經色黑有塊,治宜平補脾腎,清熱固澀為法,如妄用參、芪、桂、附之屬,則熱火內熾,或見熱而過用苦寒芩、連之類,則脾腎更虛。所以方用山藥、白術、炙甘草補脾;川續(xù)斷、熟地補腎;石蓮、椿根白皮、生牡蠣、烏賊骨清熱固澀;方取山藥,以味甘入脾,液濃益腎,性平可以常服。川續(xù)斷苦微溫,既能補腎,又為治崩漏帶下之要藥。選用石蓮,系蓮子墜入泥土中多年后出土之品,性苦偏寒,既能清熱又有健脾補腎之功;椿根白皮性寒涼血止血又有固澀之效;重用牡蠣,既能育陰清熱而又能收澀止血。若血量較多則用煅牡蠣,血量少或無血時則用生牡蠣。本方補而不燥,清不傷正。平補脾腎,脾氣充則能統(tǒng)血,腎氣足則能閉藏,清熱收澀,清補兼施,標本兼顧,氣血調和而經水自安,故用之效佳。

  【主治】脾腎不足,挾有虛熱所引起的月經先期,月經頻至或輕度子宮出血(崩漏)。

  溫馨提示:女性月經不調患者除了科學的治療外,平時要注意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因為緊張、抑郁、焦慮等不健康的情緒都會導致月經不調的癥狀加重,所以,患者要有意識的加以自我疏導、調節(jié)。

  【參考文獻:《特診特治月經失調》《痛經月經不調調養(yǎng)與護理》】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