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長假剛好趕上中秋節(jié),餐桌上的飲食可能大多過于油膩,再加上長假出游飲食不規(guī)律,容易導致腹瀉,下面推薦幾種中藥小偏方。
慢性腹瀉——參苓白術(shù)丸
人參、茯苓、白術(shù)、桔梗、山藥、甘草、白扁豆、蓮子肉、砂仁、薏苡仁
慢性腹瀉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
反復發(fā)作的腹瀉及腹部隱痛,其腹瀉不甚劇烈,常與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或者脾胃受涼有關(guān)。
伴有食欲不振,氣短乏力,面色缺乏光澤。腹瀉日久則營養(yǎng)物質(zhì)大量丟失,可以導致貧血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能等閑視之。由于久瀉傷及人體正氣,尤其與腹瀉密切相關(guān)的脾胃更易受傷,因此慢性腹瀉中有很大一部分為虛性腹瀉。對于這部分病人推薦試用參苓白術(shù)丸健脾化濕進行治療。
參苓白術(shù)丸組方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人參、白術(shù)、扁豆等健脾益氣,恢復脾胃功能;另一方面白術(shù)、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濕,減少腹瀉次數(shù)。中醫(yī)認為脾虛則易生濕,濕重則泄瀉,因此健脾益氣化濕就是本方治療的精髓所在。此外,對于伴有脾胃虛寒,表現(xiàn)為胃部怕冷,大便稀溏,不能進冷食者,可以加用香砂養(yǎng)胃丸合并治療。而久瀉傷腎,出現(xiàn)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每日晨起腹瀉,俗稱五更瀉者,合用四神丸以溫腎健脾。
急性腹瀉——葛根岑連湯
葛根、黃岑、黃連炙、甘草
急性腹瀉是旅游中常見的疾病,治療腹瀉的藥物也成為很多家庭常備藥。中藥治療急性腹瀉的經(jīng)典方劑就是葛根芩連湯,它出自著名的中醫(yī)古籍、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用來治療濕熱所致的腹瀉和痢疾。
從葛根芩連湯的組成來講,葛根、黃芩、黃連以清熱利濕為主,并能升清止瀉。所以在選用葛根芩連湯治療腹瀉時就要抓住“濕、熱”兩點。所謂“熱”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燒、口干、口臭,大便后肛門灼熱,小便發(fā)黃等;“濕”則相對抽象一點,主要表現(xiàn)是大便黏膩不爽,有排不盡的感覺,醫(yī)學上稱之為里急后重感,或者大便里有白色膿樣物,不思飲食,舌苔厚等,如果患者的病情大致符合上面所描述的癥狀,則可以認為是“濕熱”所致的腹瀉。
值得一提的是,葛根芩連湯早期服用有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患者腹瀉的時間較長,腹部怕冷,或者進食稍涼的食物就出現(xiàn)腹瀉,這一類癥狀都不適用本藥治療。在發(fā)病期間,應該堅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以免加重腸胃的負擔。對于腹瀉明顯的患者還應該多喝糖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