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原因待查病人可能病因涉及多系統(tǒng)疾病,確診所作檢查繁雜且昂貴,有時候耗費很多時間仍不能明確診斷。提醒各位同行及類似疾病患者注意布氏桿菌病的可能,近期我已經聽說多例布氏桿菌病病例。
下面科普一下該病特點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或波狀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fā)熱、多汗、關節(jié)痛及肝脾腫大等。
布魯氏菌病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癥狀各異,輕重不一,呈多器官病變或局限某一局部。
一、潛伏期
為7~60天,平均兩周。少數患者可長達數月或1年以上。
二、急性期
80%起病緩慢,常出現前驅癥狀,其表現頗似重感冒。全身不適,疲乏無力,食納減少,頭痛肌痛、煩躁或抑郁等。持續(xù)3~5天。10~27%患者急驟起病,以寒戰(zhàn)高熱,多汗,游走性關節(jié)痛為主要表現
1、布魯氏菌病發(fā)熱
76.8%以上有發(fā)熱.典型病例熱型呈波浪狀,初起體溫逐日升高,達高峰后緩慢下降,熱程約2~3周,間歇數日至2周,發(fā)熱再起,反復數次。但據729例熱型分析,目前呈典型波狀熱僅占15.78%,低熱占42.11%,不規(guī)則熱占15.36%,間歇熱為12.76%,其它尚有弛張熱、稽留熱型等。熱前多伴寒戰(zhàn)畏寒。高熱患者意識清晰,部分還可以下床活動,而熱退后反感癥狀惡化,抑郁寡歡,軟弱無力。
2、多汗
為本病的突出癥狀之一,每于夜間或凌晨退熱時大汗淋漓。也有患者發(fā)熱不高或處于發(fā)熱間歇期仍多汗。汗味酸臭。盛汗后多數感軟弱無力,甚至可因大汗虛脫。
3、關節(jié)痛
76.09%以上有關節(jié)痛,與發(fā)熱并行。疼痛呈錐刺樣或鈍痛,痛劇者似風濕,輾轉呻吟。但關節(jié)疼痛程度與病理改變并不平行。病變主要累及大關節(jié),如髖、肩、膝等,單個或多個,非對稱性,局部紅腫。也可表現為滑膜炎,腱鞘炎、關節(jié)周圍炎。少數表現為化膿性關節(jié)炎。急性期患者疼痛多呈游走性,慢性期病變已定局,疼痛固定某些關節(jié)。肌肉也痛,尤其下肢肌及殿肌,重者呈痙攣性痛。
4、泌尿生殖系病癥
因睪丸炎及附睪炎引起睪丸腫瘤是男性患者常見癥狀之一,多為單側。個別病例可有鞘膜積液、腎盂腎炎。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宮內膜炎及乳房腫痛。但人類引起流產者少。
5、其它
坐骨神經、腰神經、肋間神經、三叉神經等均可因神經根受累而疼痛。腦膜、腦脊膜受累可發(fā)生劇烈頭痛和腦膜刺激癥。其次還可出現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以及皮疹。部分患者還可出現頑固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鼻衄、便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