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耳流膿、膿量可多可少,有時可伴有出血,有特殊惡臭。但后天原發(fā)性膽汁瘤的早期可無耳流膿史。鼓膜松弛部或緊張部后上方有邊緣性穿孔,有時從穿孔處可見鼓室內有灰白色鱗屑狀或豆渣樣物,惡臭。少數病例可見外耳道后上骨壁缺損或塌陷,上鼓室外側壁向外膨隆。
松弛部穿孔若被一層痂皮覆蓋、如不除去痂皮,可致漏診。聽力檢查一般示不同程度的傳導性耳聾。由于膽脂瘤或肉芽可在中斷聽小骨間形成假性連接,故此時聽力下降可不明顯,手術除去病灶后聽力損失加重。晚期病變累及耳蝸,聽力圖可呈混合性或神經性。乳突CT示上鼓室、鼓竇或乳突有骨質破壞。
聽力減退是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見表現。聽力下降常為輕度,小兒對聲音反應不敏感,多無自述聽力下降,常因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yī)。如單耳患病,可長期不被察覺,而在體檢時始被發(fā)現。
耳悶感和耳鳴也是本病常見臨床表現,按捺耳屏可暫時減輕。檢查發(fā)現鼓室負壓引起松弛部或全鼓膜內陷,錘骨柄向后上移位,錘骨短突外突;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淡黃或琥珀色,有時透過鼓膜可見到液平面。
音叉試驗及純音測聽顯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程度不一,重者可達40dBHL左右。積液排出后聽力立即改善。聲導抗對診斷有重要價值,平坦型為滲出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高負壓型顯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