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癥狀有哪些表現形式呢?在胰腺癌的初期,患者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進行性阻塞性黃疸、厭食及消瘦,體重下降超過10%等一些胰腺癌癥狀。在我國胰腺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的同時,胰腺癌的癥狀也因人而異。另外,專家建議超過40歲的人要定期檢查有無胰腺癌癥狀。
飲食與胰腺癌的關系
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飲食中富含紅肉或加工肉,會使患胰腺癌癥狀的危險增加近70%。像用炭燒和烤以及以硝酸鹽為主的肉類保存方式,都可能是胰腺癌危險增加的原因。另有最新研究也證明,飲食中富含紅肉或加工肉,會使患胰腺癌的危險增加近70%。研究發(fā)現,攝取大量的加工肉、豬肉和紅肉與胰腺癌危險有著明顯的聯(lián)系,吃像香腸和罐頭豬肉這類加工過的肉類最多的人,與那些吃這些肉類最少的相比,其患胰腺癌的危險增加了68%;吃最多豬肉和紅肉的人,比那些很少吃豬肉和紅肉的人,患胰腺癌的危險要高50%。
專家建議,預防胰腺癌日常飲食需注意保持谷類、豆類、甘薯等粗糧作為膳食的主體。每天新鮮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飲食中增加纖維類、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必要的礦物質。參加適當的體力活動,避免超體重和肥胖。生活講究規(guī)律,大大減少應酬,堅決杜絕暴飲暴食。
胰腺癌患病人數增加還與攝入過多甜食、肉食等飲食習慣有關,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曾建議,多吃蔬菜和水果可減少胰腺癌危險,而且植物性食品中的纖維素和維生素C有保護胰腺的作用。暴飲暴食和酗酒可致慢性胰腺炎,而胰腺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也會增加患癌危險。
胰腺癌癥狀發(fā)現時多為晚期
胰腺癌是常見消化系統(tǒng)腫瘤之一,該病80%以上患者的年齡為40-70歲,男性比女性多見。早期胰腺癌癥狀往往不明顯,或僅有上腹不適、隱痛等不典型癥狀。由于病因不明確,加上胰腺藏在腹部深處,胰腺癌早期較難發(fā)現,臨床表現隱匿,早期診斷很困難。一般到晚期出現嚴重消瘦、腹背痛、黃疸等癥狀時,病人才做B超檢查,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過去國內的胰腺癌患者年齡一般在60歲以上,而現在40歲以上患者相當多。由于胰腺位置深,絕大多數患者一經確診已屬晚期,所以選擇針對個人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除去手術及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外,生物治療、基因治療等治療方法近年來也在不斷探索中。要想真正攻克胰腺癌,最重要的是重視早期診斷。
胰腺癌之所以被稱為“癌中之王”,是因為它的死亡率非常高,是腫瘤中最致命的一種,早期診斷并進行手術治療是提高胰腺癌治愈率、生存率的關鍵,但遺憾的是胰腺癌不容易被早期發(fā)現,當獲得確診時,十之八九已向周圍臟器肝、膽道、胃擴散,根治手術的范圍相當大。醫(yī)學專家認為,從目前的治療手段來看,治愈率沒有有效提升,單靠放療或者化療效果也不明顯。胰腺癌手術非常難做,因為附近的膽管等已經將之層層包圍,即使手術后,該病死亡率也非常高,手術后生存期平均只有一年左右。從目前臨床胰腺癌癥狀情況看,胰腺癌就診時約有80%病人屬疾病晚期。
胰腺癌癥狀的一般表現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胰腺癌早期癥狀不太明顯,比較突出的有三種胰腺癌癥狀:(1)厭食,消化不良及體重下降;(2)腹部不適或疼痛,約有半數患者以腹痛為首發(fā)癥狀,約有20%的病人腹痛能放射到背部、左肩部,疼痛在仰臥時加劇,坐立、彎腰、側臥、屈膝時減輕;(3)黃疸,表現為皮膚及鞏膜發(fā)黃。上述癥狀在肝炎或膽道疾病時也可以出現,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誤診為肝炎或膽囊炎、膽石癥的并不少見。上面講的是一般癥狀,胰腺癌癥狀表現還隨發(fā)生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胰頭癌由于容易壓迫膽總管,阻塞膽汁排泌,使膽汁滲入血液,最容易引起黃疸、肝臟腫大,以及大便顏色變淺,呈白陶土樣。因此,胰腺癌相對來說更有可能在早期發(fā)現;胰腺癌癥狀以疼痛為主,因為胰體與腹腔神經叢相鄰,病變容易侵及神經,疼痛為間歇性或持續(xù)性,夜間加重;胰腺癌癥狀較隱匿,疼痛不多見,除一般的消瘦、乏力、慶食、消化不良外,有時表現為腹部包塊,容易被誤診為左腎疾病。
胰腺癌癥狀有哪些表現形式呢?以上內容就是對胰腺癌的癥狀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明白。只有我們充分了解了胰腺癌,才能使自己接受更好的治療,盡早使患者痊愈,早點恢復身體,如果您還有疑問,請咨詢放心醫(yī)苑網的專家,祝大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