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周圍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周圍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臨床表現與診斷

  1.運動功能障礙

  神經損傷,其所支配的肌呈弛緩性癱瘓,主動運動、肌張力和反射均消失。關節(jié)活動可被其他肌肉所替代時,應逐一檢查每塊肌的肌力,加以判斷。由于關節(jié)活動的肌力平衡失調,出現一些特殊的畸形,如橈神經肘上損傷的垂腕畸形,尺神經腕上損傷的爪形手等。隨時間延長,肌逐漸發(fā)生萎縮。且肌萎縮的程度和范圍與神經損傷的程度和部位有關。

  2.感覺功能障礙

  皮膚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檢查觸覺用棉花,檢查痛覺用針刺,檢查溫度覺分別用冷或熱刺激。神經斷傷,其所支配的皮膚感覺均消失。由于感覺神經相互交叉、重疊支配,實際感覺完全消失的范圍很小,稱之為該神經的絕對支配區(qū),如正中神經的絕對支配區(qū)為示、中指遠節(jié),尺神經為小指。如神經為部分損傷,則感覺障礙表現為減退、過敏或異常感覺。感覺功能檢查對神經功能恢復的判斷亦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兩點辨別覺,即閉目狀態(tài)下,區(qū)別兩點同時刺激的能力,其標準是兩點間的距離,距離越小越敏感,如手指近節(jié)為4~7mm,末節(jié)為3~5mm。可用分規(guī)的雙腳同時刺激或特制的兩點試驗器來檢查。

  還有一種實體感覺,即閉目時可分辨物體的質地和形狀,如金屬、玻璃、棉布、絲綢、紙張等,可以代替視覺。一般神經損傷修復后,實體感覺難以恢復。

  3.神經營養(yǎng)性改變

  即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神經損傷立即出現血管擴張、汗腺停止分泌,表現為皮膚潮紅、皮溫增高、干燥無汗等。晚期因血管收縮而表現為蒼白、皮溫降低、自覺寒冷,皮紋變淺觸之光滑。還有指甲增厚,出現縱嵴,生長緩慢,彎曲等。

  汗腺功能檢查對神經損傷的診斷和神經功能恢復的判斷均有重要意義。手指觸摸局部皮膚的干、濕和顯微鏡放大觀察指端出汗情況雖可幫助作出判斷,但化學方法的檢查則更為客觀。

 ?、俚獾矸墼囼灒丛诨贾珯z查部位涂抹2.5%碘酒,待其干燥后再撲以淀粉,若有出汗則局部變?yōu)樗{色。

 ?、谲崛囼灒磳⒒际种父褂涸谕坑熊崛脑嚰埳?,出現藍紫色指紋,則表示有汗。還可用固定液將指紋形態(tài)固定并將其保存,以供日后多次檢查進行對比觀察。無汗表示神經損傷,從無汗到有汗則表示神經功能恢復,而且恢復早期為多汗。

  4.叩擊試驗(Tinel征) Tinel征既可幫助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亦可檢查神經修復后,再生神經纖維的生長情況。即按壓或叩擊神經干,局部出現針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該神經支配區(qū)放射為陽性,表示為神經損傷部位。或從神經修復處向遠端沿神經干叩擊,Tinel征陽性則是神經恢復的表現。

  5.神經電生理檢查

  肌電檢查和體感誘發(fā)電位對于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幫助觀察損傷神經再生及恢復情況有重要價值。

  肌電圖是將肌肉、神經興奮時生物電流的變化描記成圖,來判斷神經肌肉所處的功能狀態(tài)。正常肌松弛狀態(tài)沒有興奮,不產生電位,描記圖形呈一條直線,稱電靜息。輕收縮時,呈單個或多個運動單位電位,稱單純相。中度收縮時,有些電位相互重疊干擾,有些仍可見清晰的單個電位,稱混合相。最大收縮時,運動單位電位密集、雜亂、互相干擾,稱干擾相。神經損傷3周后,肌電圖呈現失神經支配的纖顫、正相電位。神經修復后隨著神經功能逐漸恢復,纖顫和正相電位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并出現新生電位,逐漸轉為復合電位,直到恢復為混合相和干擾相肌電圖。同時,還可利用肌電圖測定單位時間內傳導神經沖動的距離,稱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四肢周圍神經傳導速度一般為每秒40~70m。神經受損時,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甚至在神經斷裂時為0。當然,肌電圖檢查也會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其結果應與臨床結合分析判斷。

  體感誘發(fā)電位即刺激周圍神經引起的沖動,傳播到大腦皮層的感覺區(qū),從頭部記錄誘發(fā)電位,用以觀察感覺通路是否處于正常生理狀態(tài)。特別是吻合神經的初期和靠近中樞部位的損傷,如臂叢神經損傷,肌電圖測定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困難,從頭部記錄誘發(fā)電位,對觀察神經吻合恢復情況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