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風濕免疫科常見疾病之一,近年來該病一直受到人們的不斷關注,它是由鏈球菌引起,因此鏈球菌感染是風濕性心臟病的禍根。鏈球菌是常見致病菌,球形細菌呈鏈狀排列,常寄生呼吸道內。引起風濕性心臟病的原因多種多樣,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風心病患者往往在病前曾經得過咽炎、扁桃體炎或猩紅熱。平時與人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象暗藏的敵人一樣潛伏著。當受寒、感冒、疲勞等因素使人體抵抗力下降時,鏈球菌由潛伏轉為繁殖并產生多種毒素侵入人體,引起發(fā)熱、咽痛、聲音啞、扁桃體紅腫,嚴重的表面還有黃白膿點,它還會引起猩紅熱(猩紅熱【譯】: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發(fā)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后明顯的脫屑。少數(shù)患者患病后由于變態(tài)反應而出現(xiàn)心、腎、關節(jié)的損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fā)生,尤以冬春之季發(fā)病為多。)。在鏈球菌入侵人體后,血清中抗體(抗O)水平即會上升,超過正常值500單位以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鏈球菌感染。
多數(shù)感染病人治療后恢復良好。有3%病人會發(fā)生免疫性疾病,即鏈球菌產生的毒素(抗原)與人體產生的抵抗毒素的物質(抗體)結合成一種有害的復合物。這類復合物若沉積在心臟瓣膜表面,可使瓣膜肥厚、粘連,損害瓣膜的正常開放和關閉功能。由于鏈球菌反復感染、復合物生成增多,沉積在病變部位的量也增多,最終形成風濕性心臟病。
由于心臟瓣膜的病變使得心臟在運送血液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如瓣膜狹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為了吸入和射出足夠多血液,心臟則更加費力地舒張和壓縮,這樣使心臟工作強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臟易疲勞,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如二尖瓣狹窄到一定程度時由于左心房壓力的增高,導致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呼吸困難、咳嗽、咳血等癥狀,有的還會出現(xiàn)聲音沙啞和吞咽困難。
當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時, 它帶來的問題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這種返流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使心臟壓力增大,泵血量減少,在循環(huán)中氣體交換造成的部份損失,所以風心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難。
風濕性心臟病在心臟部位的病理變化主要發(fā)生在心臟瓣膜部位,病理過程有以下三期
一、炎癥滲出期
由于鏈球菌的感染,使心臟的瓣膜出現(xiàn)炎性反映,瓣膜腫脹,變性,那么其活動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增殖期
由于瓣膜長期處于充血水腫狀態(tài),瓣膜血液循環(huán)不良 ,瓣膜會纖維樣變性壞死,結締組織增生,這種結締組織會成為瓣膜上的累贅。因為它并不具備正常心肌細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變形,失去彈性。
三、瘢痕形成期
由于膠原纖維等增生,損傷處機化,形成瘢痕,從而影響心臟瓣膜功能。感染反復發(fā)作,以上病理變化在瓣膜部位的變化,也是此起彼伏,一個部位通常發(fā)生重疊的病理變化。
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瓣膜病變有
1: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2:主動脈狹窄或關閉不全。
3: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4:聯(lián)合瓣膜病變(多個瓣膜受損)等。
溫馨提示:患者在做拔牙、手術操作和內窺鏡檢查前后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避免并發(fā)感染性內心膜炎,積極預防風濕活動,避免瓣膜病變加重。
【參考文獻:《風濕熱與風濕性心臟病》《心臟病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