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中醫(yī)治療慢性腹瀉的方法是什么

中醫(yī)治療慢性腹瀉的方法是什么

  慢性腹瀉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若腹瀉嚴重、體質虛弱的非感染性腹瀉,常用止瀉劑對癥治療,以減少腹瀉次數。中醫(yī)認為本病與脾虛的關系最為密切,脾虛失運,水谷不化精微,混濁內生,谷反為滯,水反為濕,混雜而下,并走大腸,而為泄瀉。若平時脾胃素弱,復因情志失調,以致肝氣郁結,橫逆乘脾,運化失司,也可形成泄瀉,若久病之后,損傷腎陽,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也可導致泄瀉。但肝腎所致的泄瀉,也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產生的,故云“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

  一、寒濕困脾型

  癥見大便清稀或如水樣,腸鳴時作,脘腹悶脹,食少納差,身困肢冷,舌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治以化濕運脾為主,方用胃苓湯加味。處方:炒蒼術、炒白術各15克,陳皮、制半夏、川厚樸、炒木香、澤瀉、蘇梗、防風、豬苓各10克,煨葛根、茯苓各30克,桂枝、于姜、炒荊芥、砂仁、炙甘草各5克。

  二、肝郁脾虛型

  癥見大便稀溏,平素多有胸脅脹滿不適,時有噯氣,納食較少,每因抑郁惱怒或精神緊張時大便次數增加,舌嫩紅、苔薄,脈弦細。治以疏肝健脾為主,方用叫逆散合異功散加味。處方:醋柴胡、炒枳殼、制香附、佛手、炒當歸、煨訶子各10克,陳皮、青皮、炙甘草、白豆蔻、綠梅花各5克,太子參、茯苓、炒白術、炒白芍、炒雞內金、合歡皮各15克。

  三、脾胃虛弱型

  癥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食后腹脹,稍進油膩食物或勞累時,大便次數明顯增加,面色萎黃不華,神疲乏力,舌淡胖、苔薄,脈細弱。治以益氣補中為主,方用參苓白術散加味。處方:黨參、炒白術、山藥、炒白扁豆:芡實、炒薏苡仁、蓮子肉、炙黃芪、紅棗各20克,炒木香、蘇梗、陳皮、炙甘草各8克,神曲、炒谷芽各15克。

  四、脾腎陽虛型

  癥見五更瀉,腸鳴即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冷痛,脘腹喜溫喜按,舌胖大邊有齒印、苔薄,脈沉細。治以溫養(yǎng)脾腎為主,方用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處方:黨參、炒白術、炙黃芪、IlI藥、煨益智仁、烏梅各20克,川斷、補骨脂、仙靈脾、巴戟天各10克,防風、炙甘草、煨訶子各8克,炮姜、肉豆蔻、肉桂、五味子各4克。

  溫馨提示

  本病除寒濕困脾,脾失健運,水谷濕濁混雜而下致泄外,以虛證為多,脾虛弱為主,或兼肝氣郁結,肝木乘土,或久瀉傷腎,以致腎陽不足,難以固澀。治療辨證立法,因法處方,故收良效。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