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是一種由各個部位的神經系統的多種病因引起的,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腦癱的發(fā)生,共濟失調的癥狀多種多樣,知道共濟失調的癥狀對治療共濟失調有很多幫助,那么下面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下,共濟失調的癥狀都有哪些。
共濟失調的癥狀
1、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
由于周圍神經疾病、脊健后索病變、丘腦病變及頂葉病變所致?;颊哂猩罡杏X障礙,如關節(jié)運動覺、震動覺減低或喪失.共濟失調征如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有明顯障礙,閉目難立征陽性。步行時,足向前拋,足跟用力著地,常以目視地面,患者每向前邁出一步都出現搖晃,失去平衡,不能自行控制,肌張力與脫反射均減弱。由于病變不同,還有相應的體征。
2、前庭性共濟失調
軀干方面病變特點是當站立或步行時軀體向病側傾斜,搖晃不穩(wěn),沿直線行走時更明顯,常伴有眩暈和眼震,頭位改變時對其有一定影響,四肢共濟運動大多正常。視覺可以糾正,因而睜眼時癥狀減輕。病變越近內耳迷路,癥狀越重。前庭功能試驗如內耳變溫試驗或旋轉試驗反應減退或消失。常伴聽力障礙。常見于內耳迷路、前庭神經和腦干病變。
3、小腦性共濟失調
小腦病變者表現為軀干性共濟失調,小腦半球病變者表現為病變同側肢體性共濟失調。軀干性共濟失調下肢障礙重,坐位、站立時搖擺不定,雙腳分開距離較大,上下身動作不協調,方向不定,向前后、左右傾倒,猶如醉漢步態(tài),語言呈吟詩樣。
肢體性共濟失調又稱運動性共濟失調。坐位時不發(fā)生明顯的搖晃,站立時雙腳分開,步行時呈醉漢步態(tài).一側小腦半球病變時,病側出現指0試驗、跟膝脛試驗陽性,肌張力低下,IN反射減弱或消失,輪替動作失常,意向性震顫,書寫障礙,反擊征,爆發(fā)式語言.吞咽障礙等.病變影響前庭神經核及其纖維時可有眼震。閉目難立征,睜眼、閉眼皆不穩(wěn)。
4、大腦性共濟失調
主要發(fā)生于額葉、瀕葉、頂葉、枕葉、拼服體等部位病變時。額葉性共濟失調臨床表現如同小腦性共濟失調,但比較輕,在站立或步行時出現,少見閉目難立征、辨距不良、運動遲緩、眼球震顫等癥,強直性反射明顯,常伴有觸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以及病理反射、強握反射及精神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