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鑒別急性白血病的7大疾病

鑒別急性白血病的7大疾病

  急性白血病主要有發(fā)熱、出血、貧血及組織浸潤表觀的四大主癥。臨床上與再生障礙性貧血、類白血病反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多種疾病相似,難以分別,常常導致患者陷入治療迷境,需要大家提高重視,加強警惕,確保診斷的正確性。

  鑒別急性白血病的7大疾病

  1、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化學、物理和生物因素等多種病因或某些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及微環(huán)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以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貧血(貧血【譯】:指單位容積循環(huán)血液內的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shù)和紅細胞壓積低于正常的病理狀態(tài)。)、出血和感染。較易與低增生性白血病相混淆。但本病無肝、脾、淋巴結腫大以及胸骨壓痛等臨床體征;骨髓穿刺涂片或骨髓活組織檢查顯示紅、粒與巨核三系列細胞增殖明顯低下,原始細胞百分比正常;外周血中NAp積分增高。

  2、巨幼細胞貧血

  巨幼貧有時與紅白血病(M6)混淆。前者骨髓中原始細胞不增多,幼紅細胞PAS反應常為陰性,予以葉酸和維生素B12治療效顯。

  3、類白血病反應

  類白血病反應,又稱白血病樣反應,是指病人事實上沒有白血病,但血象中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增多,常大于50×109/L,或血中有一定百分數(shù)的原始、幼稚白細胞。但類白反應是繼發(fā)于各種疾病的綜合征,臨床以各種原發(fā)疾病癥狀為主,常繼發(fā)于各種感染和惡性腫瘤。骨髓穿刺涂片或活檢顯示無原始細胞增多現(xiàn)象;外周血粒細胞可見中毒顆粒,并見有NAp升高。

  4、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細胞異常

  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血象中出現(xiàn)異形淋巴細胞,但形態(tài)與原始細胞不同,該病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風疹等病毒感染時,血象中淋巴細胞增多,但淋巴細胞形態(tài)正常,病程良好,骨髓原幼細胞不增多。

  5、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該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態(tài)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細胞和幼稚細胞,全血細胞減少和染色體異常,易與白血病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細胞小于20%。若原始細胞在20%以上則劃為急性白血病。

  6、急性粒細胞缺乏癥恢復期

  在藥物或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恢復期,骨髓中原始、幼稚細胞增多。但該癥多有明顯病因,血小板正常,原幼粒細胞中沒有Auer小體及染色體異常。短期內骨髓中成熟粒細胞回復正常。

  7、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EB病毒(EBV)引起的青少年散發(fā)性傳染病,病變主要累及淋巴網(wǎng)狀系統(tǒng)。起病緩急不一,多數(shù)患者有前驅癥狀,如乏力、頭暈頭痛、納差、惡心等。臨床以高熱常伴相對緩脈、咽部紅腫疼痛、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與脾臟腫大為特點。常并發(fā)神經(jīng)炎、腎炎、心肌炎、肺炎等,還可出現(xiàn)出血、貧血及黃疸等表現(xiàn)。但嗜異性凝集試驗水平增高,抗EB病毒抗體陽性,骨髓穿刺涂片或活組織檢查三系列均正常,并無原始細胞增多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急性白血病病人應臥床休息;緩解期患者可適當起床活動,若出現(xiàn)心慌、氣短應停止活動,不能下床活動的病人,可在床上活動或按摩;協(xié)助重癥病人洗漱、進餐、大小便、翻身等,以減少病人體力消耗。

  【參考文獻:《標準白血病診療學》《兒童白血病的診斷和治療》】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