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內痔檢查
1、出血量的判斷血便的次數(shù)與量,根據(jù)血便的次數(shù)與數(shù)量來估計便血的失血量不甚準確,但血便次數(shù)多,每次的量也多,無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標。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鮮紅色或暗紅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塊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證。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數(shù)少,甚至數(shù)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較小;若紅細胞在腸道內破壞,血紅蛋白與硫化物結合而形成硫化亞鐵時,糞便可呈黑色或稱柏油樣便。
2、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斷經積極治療后,患者血便的次數(shù)與量明顯減少,提示出血減輕,當患者數(shù)天不排便或排出黃色便時,常提示出血已經停止。便血診斷的確立診斷便血時應盡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據(jù)病史、體征與出血的特點可作出初步判斷。有潰瘍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癥性腸病史者則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樣便或黑便伴嘔血者,一般均為上消化道出血;而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腸潰瘍者可僅表現(xiàn)為便血,此時,需根據(jù)病史、癥狀及體征以及血便的特點等進行分析,以判斷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雖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時,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短,也可經肛門排出暗紅或鮮紅色血便,但此時患者一般會有嘔血并存,故鑒別常無困難。有發(fā)熱、白細胞升高、血尿素氮顯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較大。鑒別有困難時,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內,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樣或暗紅色胃液,則提示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無血液而含膽汁的胃液,則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無膽汁、且清亮的胃液時,則只能排除食管與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腸出血。最可靠的鑒別方法是胃鏡檢查術,可立即確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鏡到達十二指腸降部仍未見有出血時,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變)。
3、便血的病因診斷根據(jù)患者的病史、癥狀與體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診斷,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現(xiàn)為大便后滴血或血與糞便不相混(血液附著于糞便外),血液呈鮮紅時,應考慮痔核出血。年輕患者,當血液附著在糞便的外面,與糞便不相混時,還應考慮有左半結腸息肉的可能;當患者有排出黏液、膿血便時應考慮腸道炎癥、潰瘍性病變,如同時還伴有里急后重者,還應考慮有直腸癌的可能。但是確診仍需依靠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大便檢查如發(fā)現(xiàn)阿米巴滋養(yǎng)體或血吸蟲卵,則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蟲病的診斷;大便常規(guī)發(fā)現(xiàn)有紅細胞、膿細胞時,則提示腸道有炎癥性病變,大便培養(yǎng)有利于發(fā)現(xiàn)致病菌;如考慮系血液病導致的便血,則應作血小板計數(shù)、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因子等檢查,必要時應作骨髓象檢查。
(2)肛門指檢
對便血患者應作為常規(guī)檢查。肛診可發(fā)現(xiàn)內痔、息肉或直腸癌及狹窄等病灶。
(3)家庭自檢
四甲基聯(lián)苯胺法(家用型便隱血檢測試紙)。
原理
試紙上包被一層四甲基聯(lián)苯胺顯色染料和過氧化物膜,在馬桶或便池內,糞便中的血紅蛋白、血紅素可擴散到周圍的水中,血紅蛋白中的亞鐵血紅素有類似過氧化物酶的活性,能通過過氧化物膜釋放出氧,將無色的四甲基聯(lián)苯胺氧化成有色的聯(lián)苯胺蘭,呈藍綠色顯出。
優(yōu)點
A.不用采集和處理糞便,避免病菌感染,更健康、更安全;
B.無需特殊準備,試紙直接投入馬桶或便池,簡單易行;
C.檢測過程只需幾分鐘,隨時可惡進行檢測,節(jié)約時間與成本;
D.2分鐘迅速出檢測結果,靈敏度高(0.2ug/ml,微量出血即可檢出);
E.無飲食限制,避免假陽性;
F.無需多點取樣,解決樣本采集不規(guī)范的問題,避免假陰性(避免漏診);
G.全球最簡便的便隱血檢測方法;唯一獲得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的家用便隱血檢測技術;唯一經中國SFDA(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審批的真正適合家用的便隱血檢測產品。
肛腸鏡檢查
出現(xiàn)大便出血的情況,檢查最關鍵,患者必須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查找出大便出血的原因,采用韓國電子肛腸鏡檢查大便出血,采用了視頻攝影自動成像技術,通過深入肛管腸道部,對病灶部進行放大跟采集,進行診斷,可以讓患者直觀,準確無誤的了解自己的病情,確診率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有效了的避免了錯診跟漏診的情況發(fā)生。
1、便血后的早期、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等可無明顯變化,但當補充等滲液體、擴充血容量后,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的測定有助于失血量的判斷。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也有利于出血量多少的判斷(稱腸源性尿素氮升高)。
2、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不再進行性降低,或血尿素氮降至正常,均提示出血已經停止。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氣鋇雙重造影行十二指腸、空回腸檢查或行全結腸檢查,對腸道結核、克羅恩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腸扭轉、腸套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診斷有較大幫助。.乙狀結腸鏡或全結腸鏡檢查由于直腸、乙狀結腸是炎癥性病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好發(fā)部位,故乙狀結腸鏡檢查對這些病變的診斷極有幫助。全結腸鏡檢查除可發(fā)現(xiàn)上述疾病外,對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的出血性病變的診斷均有幫助。如腸鏡進入回腸末端,還可對回腸末端的病變如結核、克羅恩病、淋巴瘤等病變的診斷提供幫助。如能結合活檢,行組織學檢查,則可顯著提高診斷的正確性。
2、腹部B型超聲波或CT、MRI檢查對中、晚期結腸癌均有輔助診斷價值。如發(fā)現(xiàn)腹腔內或腹膜后淋巴結腫大,則對腸結核、淋巴瘤等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選擇性血管造影檢查便血時,行選擇性腸系膜上、下動脈插管造影檢查,可明確出血的部位,也有利于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診斷,因此,對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為明確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選擇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檢查。無線膠囊內鏡(wirelesscapsuleendoscope)檢查近年來無線膠囊內鏡(亦稱膠囊內鏡)檢查已開始應用于臨床,該檢查屬于無創(chuàng)性,患者均能耐受,無不良反應。膠囊比一般的藥物膠囊稍大,其內裝有閃光裝置及攝影芯片;膠囊吞服后到達幽門部時間需40min左右,檢查完胃腸道的時間平均需350min;膠囊通過胃腸腔時,其所攝圖像經腹部的遙控接受器信號存于電腦中,然后再對清晰的圖像逐一進行分析;膠囊內鏡最后經結直腸隨糞便一同排出(屬一次性用品)。有學者認為在清潔腸道后,再吞服膠囊內鏡其優(yōu)點更多,有利于更好的獲得膠囊經過多部位的準確停留時間,以判斷病灶的確切部位。這一檢查術的敏感性與準確性均高于小腸鋇劑檢查術,但有時對病變不能準確定位以及對病變不能進行活檢是膠囊內鏡的主要缺陷。據(jù)國外資料顯示,膠囊內鏡檢查對隱匿性消化道出血的陽性診斷率可達80%以上,對小腸病變如血管畸形、息肉、腫瘤、克羅恩病、潰瘍、乳糜瀉等病變均能作出診斷,因此,有學者認為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言,常規(guī)檢查陰性時應首選膠囊內鏡檢查。由于其檢查費用較昂貴,因而普及開展尚受到一定限制。新型小腸鏡(pushenteroscopeP.E)檢查現(xiàn)已有新型的推進式小腸鏡應用于臨床,并能對病變處進行活組織檢查,據(jù)稱對疑難性小腸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新型小腸鏡克服了老式小腸鏡操作困難,不易通過十二指腸與空腸的交界處(屈式韌帶)等缺點,因此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