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兩支以上冠狀動脈狹窄大于50%,需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接受過冠脈成形治療并在冠狀動脈內安裝支架的患者,若再發(fā)生心絞痛,也需及時行搭橋手術。這樣做不但可消除心絞痛,使患者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還可以預防心肌梗死和猝死。
怎么“搭橋”的?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取一段位于腿部的自體大隱靜脈或其他血管,在主動脈和冠狀動脈堵塞病變的遠端之間搭橋,使主動脈的血液通過移植的血管供應到冠狀動脈的遠端,以恢復相應心肌的血液供應,改善心肌缺血狀態(tài),解除心絞痛癥狀。簡單地說,就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建立一條通道,使血液繞過狹窄部位而達遠端。
可用于“搭橋”的血管通常是大隱靜脈、乳內動脈、胃網膜右動脈、橈動脈、腹壁下動脈等。
一般地說,靜脈“搭橋”損傷小些,操作相對簡單,但遠期效果比動脈差,適用于年齡較大的患者。動脈“搭橋”損傷大,技術要求高,手術相對難一些,但遠期效果較好,適用于較年輕的患者。通常,80歲以上的老人單獨用大隱靜脈“搭橋”;60歲以下者,可考慮動脈搭橋;60~80歲者,可用一根乳內動脈加大隱靜脈“搭橋”。手術在全身麻醉、心臟跳動的情況下進行,一般需2~3小時。
“搭橋”前做什么?
手術前必須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和程度,據此決定搭橋的數目和位置。還要做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肺功能、肝功能、腎功能、大小便常規(guī)等檢查,以了解全身各臟器的功能狀況。此外,術前還要嚴格控制感染,停用阿司匹林等藥物,練習腹式呼吸,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等。
“搭橋”后感覺如何?
冠脈搭橋術對緩解心絞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許多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術后幾天,便能上下樓梯。若恢復良好,一周后便能上街。術后1~2個月,能勝任輕便工作。術后3~4個月,基本復原。
需要提醒的是,影響冠脈搭橋術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術前的心功能狀況。有心絞痛的冠心病患者應盡早去醫(yī)院就診,千萬不要等到發(fā)生了心肌梗死才想到要“搭橋”,因為那時已有太多的心肌細胞壞死,會給手術后的恢復帶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