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皮細胞的基因組較為穩(wěn)定,針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治療不易獲得耐藥性;
正常成熟組織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處于靜止狀態(tài),而腫瘤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活躍,出現(xiàn)許多相對特異的標記分子,如VEGF 受體、E-selectin、Tie 受體等,它們的表達較正常靜止內皮細胞可高達50 倍以上,是潛在的抗腫瘤血管靶向分子;
由于腫瘤血管本身是藥物的靶部位,因此,藥物易于到達并在局部形成較高濃度;
從理論上推算,一個內皮細胞要飼養(yǎng)50~100腫瘤細胞。因此,針對血管內皮細胞比直接針對腫瘤細胞更為有效;
腫瘤生長的血管依賴性為所有腫瘤共性,即使血液系統(tǒng)的非實體性腫瘤,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在骨髓中也有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針對腫瘤血管治療策略具有抗瘤的“廣譜性”,適合不同腫瘤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