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腹瀉的診斷檢查

腹瀉的診斷檢查

  腹瀉有多種臨床癥狀,胃腸道癥狀 便意頻繁,每次糞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病變多在直腸或乙狀結(jié)腸;小腸病變則無里急后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減輕者,往往為乙狀結(jié)腸或直腸病變。通常實驗室檢查有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糞、便檢查、免疫學(xué)球蛋白、血清補(bǔ)體測定、細(xì)胞免疫功能試驗、血清抗體測定等、x線透視、平片、斷層、造影(鋇,血管 造影)對腹腔實質(zhì)性疾病均為必要檢查,具體如下。

  1、糞便檢查

  糞便檢查包括便常規(guī)、便培養(yǎng)、蟲卵。糞便查便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量多或具惡臭,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時,常提示為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如糞便量少,含黏液、膿血時則多提示為結(jié)腸性腹瀉;糞便中發(fā)現(xiàn)原蟲、寄生蟲或蟲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時,可提示為原蟲、寄生蟲性腹瀉;糞便培養(yǎng)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2、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如懷疑腹瀉是胰腺疾病所致時,應(yīng)進(jìn)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如試餐試驗(Lundh試驗)、苯甲酰-酪氨酸-對氨基苯甲酸試驗(PABA試驗)及促胰泌素試驗等。

  3、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測定: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脂肪球高達(dá)100個以上時(蘇丹Ⅲ染色法),可考慮脂肪吸收不良;糞便中含氮量增加時,考慮系糖類吸收不良;糞便中肌纖維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時,都提示小腸吸收不良。

  右旋木糖試驗:小腸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減少。放射性核素標(biāo)記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小腸吸收功能障礙者,尿內(nèi)放射性核素含量顯著低于正常。

  4、呼氣試驗

  多為14C-三酰甘油呼氣試驗。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標(biāo)記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內(nèi)呼出的14C標(biāo)記的CO2減少,而糞中14C標(biāo)記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來開展較多的13C呼氣試驗可觀察糖類的吸收情況,對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此外還有14C甘氨酸呼氣試驗等方法。

  5、X線檢查

  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可了解胃腸道的功能狀態(tài)、蠕動情況等,對小腸吸收不良、腸結(jié)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jié)腸炎、淋巴瘤、結(jié)腸癌等有重要診斷價值。

  6、B超、CT或MRI檢查

  可觀察肝臟、膽道及胰腺等臟器有無與腹瀉有關(guān)的病變,對腸道腫瘤性病變也可提供依據(jù)。因此,B超、CT及MRI檢查對消化吸收不良性腹瀉及腫瘤性腹瀉等均有輔助診斷價值。

  7、結(jié)腸鏡檢查

  結(jié)腸鏡檢查對回腸末端病變,如腸結(jié)核、克羅恩病,其他潰瘍性病變以及大腸病變,如潰瘍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直腸息肉及癌腫、慢性血吸蟲腸病等均有重要診斷價值。

  8、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

  對膽道及胰腺的病變有重要診斷價值。

  9、小腸鏡檢查

  雖然小腸鏡檢查未能普遍開展,但其對小腸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較重要診斷意義。小腸鏡直視下可觀察小腸黏膜的情況,活組織病理檢查可判斷微絨毛及腺體的變化等。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