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疾病簡介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xiàn)癱瘓。多發(fā)在中老年人,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
頸椎病臨床分型
(1) 神經根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常表現(xiàn)為一側上肢節(jié)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2) 脊髓型
頸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頸椎椎管狹窄頸椎間盤突出圖例,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有的以上肢開始發(fā)病,向下肢發(fā)展;有的以下肢開始發(fā)病,向上肢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走路不穩(wěn)、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
(3) 椎動脈型
由于鉤椎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常伴有頭暈、黑朦等癥狀,與頸部旋轉有關。
(4) 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癥狀者,臨床上比較少見,而且常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混雜在一起,難以鑒別。
(5) 其他型
指食管壓迫型,吞咽有異物感,臨床上非常罕見。
頸椎病早期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shù)頸椎病患者開始癥狀較輕,在以后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癥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癥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的。
頸椎病的早期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shù)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fā)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fā)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wěn),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xiàn)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fā)脹、發(fā)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xiàn)胃腸脹氣等癥狀。有少數(shù)人出現(xiàn)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fā)音困難等癥狀。這些癥狀與發(fā)病程度,發(fā)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系。多數(shù)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shù)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癥狀繼續(xù)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fā)怒、焦慮、憂郁等癥狀。
總之這些都是簡單概括的頸椎病的早期癥狀,知道了這些早期的癥狀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到提早預防與防治。這樣才可以避免遭受頸椎病的折磨。
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fā)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臨床分型
1、頸型
?、僦髟V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赬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jié)不穩(wěn)等表現(xiàn)。
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
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
?、趬侯^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xiàn)相符合。
?、芡袋c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
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倥R床上出現(xiàn)頸脊強損害的表現(xiàn)。
?、赬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鄢饧∥s性脊膀例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fā)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fā)性末梢神經炎。
4、椎動脈型
關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于研究的問題。
①曾有猝倒發(fā)作。并伴有頸性眩暈。
②旋頸試驗陽性。
?、踃線片顯示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或樞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
?、芏喟橛薪桓邪Y狀。
?、莩庋墼葱浴⒍葱匝?。
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呤中g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shù)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
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qū)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x線片有失穩(wěn)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其他型
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頸椎病發(fā)病原因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據(jù)統(tǒng)計,其發(fā)病率隨年齡升高而升高。在頸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慢性勞損是首要罪魁禍首,長期的局部肌肉、韌帶、 關節(jié)囊的損傷,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腫,發(fā)生炎癥改變,在病變的部位逐漸出現(xiàn)炎癥機化,并形成骨質增生,影響局部的神經及血管。 外傷是頸椎病發(fā)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傷前人們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病變,使頸椎處于高度危險狀態(tài),外傷直接誘發(fā)癥狀發(fā)生。不良的姿勢是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長時間低頭工作,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喜歡高枕,長時間操作電腦,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在行駛的車上睡覺,這些不良的姿勢均會使頸部肌肉處于長期的疲勞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損傷。頸椎的發(fā)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頸椎病發(fā)生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亞洲人種相對于歐美人來說椎管容積更小,更容易發(fā)生脊髓受壓,產生癥狀。在單側椎動脈缺如的患者,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fā)生率幾乎是100%,差別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另外,顱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狹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發(fā)育異常,也是本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頸椎病病理生理
頸椎病的基本病理變化之一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頸椎間盤運動范圍較大,容易受到過多的細微創(chuàng)傷和勞損。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的脫水,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維環(huán)的纖維腫脹,繼而發(fā)生變性,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后,耐壓性能及耐牽拉性能減低??梢园l(fā)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jié)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的縱徑變小。
椎間盤退變常會引起繼發(fā)性的椎間不穩(wěn)定,椎體間的活動度加大和使椎體有輕度滑脫,繼而出現(xiàn)后方小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而在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及韌帶組織之間形成的間隙,由于有組織液積聚,再加上微細損傷所形起的出血,使這種血性液體發(fā)生機化然后鈣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贅。
椎體前后韌帶的松弛,又使頸椎不穩(wěn)定,更增加了受創(chuàng)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大。骨贅連同膨出的纖維環(huán),后縱韌帶和由于創(chuàng)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疤痕組織,在相當于椎間盤部位形成一個突向椎管內的混合物,對頸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鉤椎關節(jié)的骨贅可從前向后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
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但文獻上也有這種前骨贅影響吞咽或造成嘶啞的報告。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后,開始時僅為功能上的改變,如不及時減輕壓力,逐漸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疾病治療
保守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
主要用于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療,對于頸椎不穩(wěn)等繼發(fā)的局部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于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
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tài),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xiàn)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癥、水腫加重。
3、理療
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
4、中醫(yī)療法博大精深
療效但與醫(y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系,需慎重選擇。
手術治療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癥狀嚴重,保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好轉者應采取手術治療,而對于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xiàn)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wěn)等癥狀的患者,則應盡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復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系。而對于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
主要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頸前路手術
顧名思義,即在脖子前面進行的手術,目前大部分頸前路手術都是微創(chuàng)技術,手術切口小,術后恢復快。手術主要切除突出變形的椎間盤,對于伴有骨贅增生者還要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及兩側鉤椎關節(jié),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正常結構切除后的重建物多種多樣,大多使用鋼板和融合器來重建頸椎的高度和穩(wěn)定性。不論何種內植物,主要作用是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并將手術操作的幾節(jié)頸椎長在一起。我們目前僅采用椎間融合器,不用鋼板,治療效果顯著,為病人節(jié)省寶貴經費,已經在國際上發(fā)表文章。近幾年還出現(xiàn)人工椎間盤置換,可以保留了頸椎節(jié)段間的運動功能,對合適的病人臨床療效也很好。
2、頸后路手術
即從脖子后方進行的手術,適用于多節(jié)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后縱韌帶骨化者。后路手術主要通過切除全部或部分后方的椎板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暴露簡單,對于頸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盡管后路手術對于頸椎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也需要內植物來重建頸椎的穩(wěn)定性。后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等手術可以保留頸椎間的活動度,術后后凸畸形及鄰近節(jié)段退變等發(fā)生率較小,已被我們廣泛采用,在國際和國內率先報道。
頸椎病康復操
頸椎病的藥物治療是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的.建議最好采用物理的治療方法。
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于后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2.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后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3.前后點頭頭先前再后,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
4.旋肩舒頸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后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轉20—30次。
5.頸項爭力兩手緊貼大腿兩側,兩腿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10次。
6.搖頭晃腦頭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7.頭手相抗雙手交叉緊貼后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則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翹首望月頭用力左旋、并盡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鐘,復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鐘。
9.雙手托天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
10.放眼觀景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鐘,收操。
頸椎病的并發(fā)癥
近幾年數(shù)據(jù)顯示,頸椎問題已經成為一種最常見的骨科疾病。老人、學生及上班族成了高發(fā)人群,且發(fā)病率逐步增高。專家指出,隨著發(fā)病率的增高,頸椎病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頸椎病應該及早進行治療。頸椎病手術經醫(yī)生細心操作,患者良好配合,并發(fā)癥是很少發(fā)生的。但是這不代表頸椎病沒有并發(fā)癥,頸椎病的并發(fā)癥主要有:
1.吞咽障礙: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shù)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干咳、胸悶等癥狀。這是由于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道周圍軟組織發(fā)生刺激反應所引起。
2.視力障礙:表現(xiàn)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xiàn)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fā)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fā)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3.頸心綜合征: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
4.高血壓頸椎?。嚎梢鹧獕荷呋蚪档停渲幸匝獕荷邽槎?,稱為“頸性高血壓“。由于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現(xiàn)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6.下肢癱瘓:早期表現(xiàn)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xiàn)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后遺癥。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這是由于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頸椎病好發(fā)群體
1.長時間低頭看書、坐辦公室人員:長期保持頭頸部處于單一姿勢位置,導長時間低頭看書、坐辦公室人員易患頸椎病致局部過度活動,損傷局部椎間盤、韌帶等,易發(fā)生頸椎病。
2.頭頸部外傷人員:頭頸部外傷并不直接引起頸椎病,但卻往往是頸椎病產生癥狀的加重因素,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造成頸椎管處于狹窄臨界狀態(tài)中,外加頸部外傷常誘發(fā)癥狀的產生,甚至癱瘓發(fā)生。在不適當?shù)念i部按摩也常有癱瘓發(fā)生的報道。
3.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xiàn)頸部損傷。
4.頸椎結構的發(fā)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也是發(fā)病基礎。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fā)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頸椎病輔助檢查
1、頸椎 X 線片:頸椎病X片常表現(xiàn)為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張,椎間隙狹窄,椎管狹窄,椎體后緣骨贅形成,在頸椎的過伸過屈位片上還可以觀察到頸椎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
2、頸椎CT:可更清晰的觀察到頸椎的增生鈣化情況,對于椎管狹窄、椎體后緣骨贅形成具有明確的診斷價值。
3、頸椎MRI: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常規(guī)作為術前影像學檢查的證據(jù)用以明確手術的節(jié)段及切除范圍。
4、椎-基底動脈多普勒:用于檢測椎動脈血流的情況,也可以觀察椎動脈的走行,對于眩暈以主要癥狀的患者來說鑒別價值較高。
5、肌電圖:適用于以肌肉無力為主要表現(xiàn)的患者,主要用途為明確病變神經的定位,與側索硬化、神經變性等神經內科疾病相鑒別,但對檢查條件要求較苛刻,常常會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
頸椎病鑒別診斷
臨床出現(xiàn)頸椎病的癥狀,但也要與非頸椎病引起的癥狀相鑒別。如同樣有眩暈癥狀,應先排除耳源性眩暈,前庭功能紊亂,聽神經瘤等。還有腦源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此外同樣是頸肩上肢痛,也要與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癥,網球肘,腕管綜合癥。風濕性肌、關節(jié)炎,脊柱炎腫瘤等相鑒別。
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我們對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往往難以鑒別,做這一診斷應慎重,以避免誤診,耽擱其它疾病的治療。
頸椎病主要手術
1、頸前路手術
顧名思義,即在脖子前面進行的手術,目前大部分頸前路手術都是微創(chuàng)技術,手術切口小,術后恢復快。手術主要切除突出變形的椎間盤,對于伴有骨贅增生者還要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及兩側鉤椎關節(jié),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正常結構切除后的重建物多種多樣,大多使用鋼板和融合器來重建頸椎的高度和穩(wěn)定性。不論何種內植物,主要作用是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并將手術操作的幾節(jié)頸椎長在一起。我們目前僅采用椎間融合器,不用鋼板,治療效果顯著,為病人節(jié)省寶貴經費,已經在國際上發(fā)表文章。近幾年還出現(xiàn)人工椎間盤置換,可以保留了頸椎節(jié)段間的運動功能,對合適的病人臨床療效也很好。
2、頸后路手術
即從脖子后方進行的手術,適用于多節(jié)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后縱韌帶骨化者。后路手術主要通過切除全部或部分后方的椎板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暴露簡單,對于頸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盡管后路手術對于頸椎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也需要內植物來重建頸椎的穩(wěn)定性。后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等手術可以保留頸椎間的活動度,術后后凸畸形及鄰近節(jié)段退變等發(fā)生率較小,已被我們廣泛采用,在國際和國內率先報道。
頸椎病術后護理
1. 手術后返回病室要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動病人,頸部制動兩側用沙袋固定。
2. 患者術后由于全麻插管和牽拉關系,可出現(xiàn)咽部不適, 吞咽和呼吸困難,癥狀輕的病人一般都能自愈。 常規(guī)霧化吸入以解決痰液粘稠和咽部刺激。
3. 頸前路患者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及呼吸頻率、節(jié)律,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
4. 保持引流管的通暢,不要打折和受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
5. 術后每兩小時給予患者更換體位一次,預防壓瘡。
6. 術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術后半天即可坐起,鼓勵咳痰。術后一至兩天即可下床走動。每日數(shù)次進行上肢、下肢和手的小關節(jié)活動。 保持各關節(jié)良好的功能位。下床時可以帶頸托。
7. 出院后加強上肢、下肢的 功能鍛煉,睡眠時注意枕頭的高度,不可過高,術后定期復查。
頸椎病注意事項
工作中頸椎病的注意事項
1、頸椎病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抬起頭并向四周各方向適當?shù)剌p輕活動頸部,不要老是讓頸椎處于彎曲狀態(tài)。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xù)很長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持續(xù)低頭工作,則難以使頸椎椎間隙內的高壓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恢復緩解,這樣會加重加快頸椎的退變。
2、已經有頸椎病癥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癥狀較重、發(fā)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夠臥床休息。這樣在頸椎病的治療期間,有助于提高治療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緩解,機體早日康復。
3、頸椎病患者在工作中應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 由于頸椎病的發(fā)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寒冷和潮濕容易加重頸椎病的癥狀。應當盡量減少在氣溫過低或者寒冷潮濕的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防止頸椎病癥狀的出現(xiàn),或者頸椎病誘發(fā)頸肩背部酸痛的癥狀。
4、頸椎病患者應當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等,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免提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后癥狀有可能會加重。
頸椎病疾病預防
1、樹立正確的心態(tài),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醫(yī)生治療,減少復發(fā)。
2、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作空閑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fā)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wěn)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3、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 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5. 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fā)展為頸椎病。
6. 勞動或走路時要避免挫傷,避免急剎車時頭頸受傷,避免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