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炎是喉粘膜及粘膜下層組織的炎癥。臨床上以劇咳及喉部腫脹、增溫和疼確為特征。依病因和臨床經(jīng)過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急性與慢性。臨床上則以急性卡他性喉炎為多見,且常與咽炎并發(fā)。
西醫(yī)治療
(1)祛除刺激因素,戒除煙酒,注意休息,糾正不正確發(fā)聲方法,禁止高聲喊叫,積極治療鼻、咽、下呼吸道的感染。
(2) 抗生素療法:早期給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青霉素或紅霉素為常用藥。一般患兒,用一種抗生素即可,病情嚴重者可用廣譜抗生素,如先鋒必、頭孢噻肟鈉等。并取咽拭子作細菌培養(yǎng)及敏感試驗,以便參考選用適當抗生素。
(3)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療法:激素可使炎癥及喉頭水腫較快消散,治療喉炎效果良好。常用者為強的松,每次1mg/kg,每4 ~6 小時1次。一般服藥6~8次后,喉鳴及呼吸困難多可緩解或消失,呼吸困難緩解后即可停藥;也可選用氫化可的松,用量一般為3~4mg/kg,癥狀嚴重者可用到5~8mg/kg,加入葡萄糖中,4~6小時滴完。
(4)注意飲食清淡。
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認為“急性喉炎”屬中醫(yī)“急喉喑”的范疇,其病理為:
(1)風(fēng)寒襲喉,肺失宣肅;
(2)肺胃蘊熱,復(fù)感風(fēng)熱。
其辨證施治要點如下
(1)風(fēng)寒襲喉證
起病迅速,卒感聲音不揚或嘶啞,喉部微痛不適,咳嗽,喉門 聲帶淡紅微腫,伴發(fā)熱惡寒,鼻塞涕清;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宜疏風(fēng)散寒,宣肺開音。
方用六味湯加減
荊芥15g,防風(fēng)10g,白僵蠶 9g,薄荷12g,桔梗9g,甘草6g。聲嘶重加麻黃6g(重煎),杏仁9g;咳嗽重加白前9g,炙紫菀9g;惡寒發(fā)熱重可合用荊防敗毒散。
(2)風(fēng)熱犯喉證
聲音嘶啞或失音,喉部灼熱干痛,發(fā)熱或咳嗽時聲嘶加重,喉門腫脹,聲帶色紅伴發(fā)熱惡寒,咳嗽痰黃稠;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治宜疏風(fēng)清熱,宣肺開音。
方用疏風(fēng)清熱湯加減
荊芥15g,防風(fēng)15g,牛蒡子10g ,金銀花30g,桑白皮15g,黃芩15g,玄參15g,天花粉15g,赤芍9g,玉蝴蝶15g,胖大海15 g,浙貝母6g,桔梗9g,甘草3g。
(3)肺胃熱盛證
聲音嘶啞明顯,頭痛劇烈,吞咽困難,喉門鮮紅腫甚疼痛,聲帶鮮紅且布有黃濁分泌物,伴壯熱口渴,煩躁不安,口臭,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治宜清泄肺胃,解毒利咽消腫。
方用清咽利膈湯加減
連翹15g,梔子12g,黃芩15g,牛蒡子12g,薄荷 9g,玄參30g,大黃10g,玄明粉15g,蟬衣15g,玉蝴蝶30g,胖大海10g,僵蠶9g,桔梗6g,甘草3g。其外治法可用冰硼散(硼砂 20g,冰片3g,玄明粉20g,朱砂1g)共研細末,涂敷患處。
還可用清熱解毒注射液加魚腥草注射液,少加一點薄荷冰超聲霧化吸入以緩解喉部癥狀,每日1次;或含化六神丸、復(fù)方草珊瑚含片、復(fù)方冬凌草含片,也可起到緩解局部癥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