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屬于肝臟疾病,是常見病、多發(fā)病。肝炎一般分為甲、乙、丙三種肝炎。在對癥用藥治療外,可以配合食品來輔助治療,可以收到藥半功倍的效果?,F(xiàn)簡介一些食療方法緩解肝炎的癥狀,同時(shí)也可以預(yù)防肝炎的發(fā)生。
1、黑豆燉豬肉
【組成】黑豆150克,瘦豬肉250克。
【制作用法】黑豆、豬肉洗凈,將豬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與黑豆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后改用文火煨燉,待肉熟豆?fàn)€后,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飲湯食肉。
【功效】具有滋陰潤燥作用,尤其適用于慢性肝炎恢復(fù)期食用。
2、柳枝茶
【組成】一寸左右的帶葉嫩柳枝2兩。
【制作用法】嫩柳枝放入鍋中,加水20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次當(dāng)茶服,每日1劑。
【功效】柳枝、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早期病毒性肝炎患者飲用效果更好。
3、馬齒莧瘦肉湯
【組成】瘦豬肉250克,馬齒莧300克。
【制作用法】豬肉洗凈,切成2~3厘米見方的小塊;馬齒莧除去根、泥沙,洗凈。先將豬肉于湯鍋內(nèi)加冷水煮沸,去浮沫,放入洗凈的馬齒莧,武火煮沸后,轉(zhuǎn)用文火煮至肉爛,加入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成。去馬齒莧,吃肉喝湯。
【功效】豬肉滋肝補(bǔ)虛;馬齒莧清熱解毒。兩味燉煮,扶正祛邪,用治肝炎病效果較好。
4、佛手炒肉片
【組成】佛手1只,豬里脊肉100克。
【制作用法】佛手洗凈,切成薄片;豬肉洗凈,切成薄片,用少量濕淀粉拌勻。炒鍋中加入適量的色拉油,燒至七成熟,入豬肉于鍋中略炒,再加佛手同炒片刻,放少量水于鍋中略煮,最后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佐餐食用。
【功效】佛手色澤金黃,氣味芳香,具有舒肝理氣的作用。是輔助治療慢性肝炎的有效食療方。
5、葉下珠煮豬肝
【組成】鮮珍珠草30克,豬肝250克。
【制作用法】珍珠草揀去泥沙洗凈,切成段;豬肝洗凈。鍋中加水500毫升,入前二物,用武火煮沸后,去浮沫,轉(zhuǎn)用文火燉煮,至水干即成。將煮好的豬肝切成薄片,蘸醬油作佐餐食用。
【功效】清肝熱、去水濕、退黃疸,又能補(bǔ)肝血,祛邪而不傷正,適合肝炎病人食用。
6、葫蘆炒筍干
【組成】葫蘆300克,筍干50克。
【制作用法】將葫蘆刨去皮,洗凈,切片;筍干洗去鹽,冷水浸泡1小時(shí)左右,先撕成絲,再切成段。炒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油,燒至七、八成熟時(shí),加入葫蘆翻炒,并入筍干同炒片刻,再加入少量的水,加鍋蓋燜燒至葫蘆熟,加鹽、味精調(diào)味,起鍋裝盤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葫蘆味甘淡,性平,具有較強(qiáng)的清熱利尿、除煩解毒。民間常用于治療黃疸、肝硬化腹水等疾病。
7、枸杞燉烏骨雞
【組成】烏骨雞一只,重約750克,枸杞子20克。
【制作用法】烏骨雞殺后去毛及內(nèi)臟,洗凈,斬去爪、頭;枸杞子洗凈。取大砂鍋一只,放入烏骨雞、姜片、蔥段,加足量的水,以淹沒烏骨雞為度。先用武火燒開,去浮沫,再轉(zhuǎn)文火慢燉,至雞肉五成爛時(shí),再加入枸杞子同燉至熟,用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食肉喝湯。
【功效】烏骨雞與枸杞同煮,滋補(bǔ)作用極強(qiáng),適用于慢性肝炎恢復(fù)期肝腎陰虧者。
8、南瓜根燉牛肉
【組成】南瓜根15克(鮮品60克),黃牛肉250克。
【制作用法】南瓜根去泥洗凈,牛肉切成塊。將牛肉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煮沸,去浮沫,加入南瓜根,加入料酒、醬油、桂皮、茴香等,用慢火燉至牛肉酥爛為度。佐餐食用。
【功效】民間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對急慢性肝炎(有無黃疸者均可)較為適宜。需要注意的是,牛肉比較難以消化,烹飪過程中應(yīng)燒至爛酥,且不宜過多食用,以免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溫馨提示
肝炎患者要注意生活飲食的細(xì)節(jié)。肝病患者還要講究飲食調(diào)節(jié),適合新鮮、易消化的食物,新鮮的牛奶、雞蛋、牛肉、水果等患者不妨在秋季適當(dāng)?shù)某孕?,有助于受損肝細(xì)胞的修復(fù)和再生,改善肝臟血液循環(huán)等。
【參考文獻(xiàn):《肝炎防治200問》《肝炎病人生活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