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狂犬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狂犬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近5年來,我國狂犬病流行疫情一直處于上升趨勢。據報道,我國狂犬病發(fā)病例數2001年為887例,2002年發(fā)生1191例,上升 34.27%;2003年發(fā)生2037例,上升71.03%:2004年發(fā)生2651例,上升23.3%;2005年發(fā)生2548例,下降 3.5%;2006年1~9月全國狂犬病例數2254例,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29.2%。在這些黑色數字后面,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上演著一出又一出不該發(fā)生的悲劇。造成狂犬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一、犬的因素

  1.城鄉(xiāng)養(yǎng)犬數劇增,犬傷人事件層出不窮。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養(yǎng)犬從過去的看家護院,變?yōu)椴簧偃税讶敵蓪櫸?,甚至當成家庭一員,寵愛有加。有些地方吃狗肉之風盛行,視為補品,養(yǎng)犬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使得養(yǎng)犬數劇增。有人對我國部分地區(qū)犬的密度進行調查。安徽六安市壽縣為 77.45只/100戶,廣西玉林市福綿區(qū)84.15只/100戶,江蘇宿遷市53.9只/100戶,湖南漣源市某自然村,村民642人,養(yǎng)犬146只,養(yǎng)犬數與人口比為23:100。按此比例推算,全國農村養(yǎng)犬數將近3億只。由于養(yǎng)犬數量多,犬傷人的事件也多。在北京天橋社區(qū)的調查,人群被犬咬傷率為 12.2%,其中養(yǎng)犬戶為16.1%,非養(yǎng)犬戶為8.1%。李玉衡報道,截止到2006年10月15日,北京市被狗等動物咬傷、抓傷人數已達1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8.1%,其中10例因狂犬病死亡。估計我國每年有上千萬人次被犬咬傷。

  2.犬的免疫率低。據WHO推薦,一個地區(qū)的犬接種狂犬疫苗的免疫率達到80%,就可以切斷狂犬病的傳染源,防止狂犬病在該地區(qū)流行。據宋淼等人匯總湖南、廣西、貴州、安徽、山東和江蘇等六省資料,發(fā)現犬接種狂犬疫苗地區(qū)差異很大,高的地區(qū)接種率為75.71%,低的地區(qū)只有5.31%。有人對北京161戶養(yǎng)犬戶調查,發(fā)現有養(yǎng)犬證的狂犬疫苗接種率為100%,無養(yǎng)犬證的接種率為55%。在農村,犬接種狂犬疫苗幾乎等于0。所以,狂犬病的發(fā)生,就很難得到有效控制。

  3.外觀健康犬攜帶狂犬病毒率高。很多人不知道外觀健康犬會攜帶狂犬病毒。李華明對廣西13個市、縣的家犬進行調查,發(fā)現攜帶狂犬病毒檢出率為 6.69%。張永振報告,在狂犬病疫點周圍采集99只犬腦組織分離狂犬病毒,有13只犬腦組織狂犬病毒抗原陽性,陽性率高達13.13%。胡家瑜報告,上海市2001年-2005年對咬人犬進行狂犬病毒檢查,總共檢查330只犬,病毒檢出50只,病毒檢出率15.7%。一旦人被這些外觀健康的犬咬傷、抓傷,如果不認真、及時、規(guī)范的進行防治,極有可能患狂犬病而喪命。

  二、人的因素

  1.人們對犬傷人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許多人對家養(yǎng)犬傷人不提高警惕,認為自己家養(yǎng)的犬與家人熟悉,不會咬自己人,麻痹大意,結果釀成大禍。肖奇友報告湖南發(fā)生39例狂犬病患者中,被家犬致傷患病者有28例,占71.8%,其中4例為幼年家犬咬傷,一只家犬最多咬傷6人,家犬平均傷人為1.37人 /只;被野犬咬傷11人,占28.2%,一只野犬最多傷人5人,平均傷人數2.88人/只。有一例狂犬病患者是由于皮膚患皮疹被家犬舔后患病。

  2.人們對狂犬病的危險性不重視。有些人錯誤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被家犬咬傷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咬了就咬了。認為被犬咬傷而患狂犬病的人總是少數,存在僥幸心理。加上現在狂犬疫苗零售價為155元/人份,進口狂犬疫苗價錢更高。在邊遠山區(qū)和農村,這是一個不小的經濟負擔。調查發(fā)現有些人被犬咬傷以后,主動放棄接種狂犬疫苗等防治措施,2001年為44.4%,2004年為69.6%。有90%的患者認為被家犬咬傷,不會發(fā)生狂犬病,錯失救治時機。待狂犬病發(fā)作時已經回天乏術,造成終生遺憾。

  三、臨床防治措施不規(guī)范

  WHO推薦狂犬傷人以后,只要及時對傷口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24小時內接種狂犬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就可以100%預防狂犬病的發(fā)生。但是,在我國存在著被犬咬傷后臨床防治措施不規(guī)范現象,十分嚴重。

  宋淼等匯總湖南、廣西、貴州、安徽、山東和江蘇6省2005年狂犬病的防治資料,發(fā)現60.56%的病例未接受傷口處理;49.04%的病例未進行狂犬疫苗接種,96.16%的病例未進行抗狂犬病毒血清注射。傷口處理、接種狂犬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是防止狂犬病毒侵害的三道“鐵門”!但許多人對三道“鐵門”同等重要不以為然。有部分病例進行了傷口處理,卻未接種狂犬疫苗;部分咬傷病例,既處理了傷口,也接種了疫苗,但卻未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更值得引起重視的是,在部分醫(yī)務人員中也存在錯誤認識。在2005年全國狂犬病監(jiān)測總結會上,有醫(yī)務人員提及對咬傷后的傷口沖洗時間長,門診患者多,醫(yī)務人員難以保證沖洗時間;有些醫(yī)務人員嫌抗狂犬病毒血清注射較麻煩,要做過敏試驗,擔心出現血清反應,有時候就不向就診者推薦使用。以前,上海市每年的抗狂犬病毒血清使用率達90%以上,大大高于全國的水平。但由于抗狂犬病毒血清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引起的癥狀嚴重。2003年起采取書面簽署知情同意書形式充分告知使用者,導致抗狂犬病毒血清使用率顯著下降,有20%以上應該使用抗狂犬病毒血清的被咬傷者未能使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四、藥品質量需要提高,銷售市場要加強監(jiān)管

  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血清人稱“救命藥”,這話很有道理。1980年以前我國生產羊腦組織狂犬疫苗,保護率低,副反應大;1980-1993年生產地鼠。腎細胞佐劑原制疫苗,產品質量顯著提高;1993年以后生產濃縮地鼠腎細胞佐劑疫苗、地鼠腎細胞純化疫苗和Vero細胞純化疫苗,使制品的純度和保護率大大提高。雖然我國狂犬疫苗的研發(fā)和生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目前我國的狂犬疫苗還依然存在著抗體產生較遲,純度相對不高,副反應多,穩(wěn)定性差,產品尚不能批批鑒定,等,問題。需要科研和生產部門生產出高效、高純、高保護率的產品,滿足大眾的需要。

  據統計,2003年底全國共有14個企業(yè)近20種狂犬疫苗供應市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發(fā)病死亡的部分狂犬病例中,盡管患者全程接種狂犬疫苗,但仍未能產生保護,發(fā)生死亡。這可能是因為生產疫苗所選用的毒株與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差異較大,使疫苗失去效果。但更重要的是,部分廠家生產的狂犬疫苗批次之間效價不穩(wěn)定,沒有對每一批制品均進行檢測,甚至生產銷售劣質狂犬疫苗或者沒有在低溫(2~8℃)條件下保存、運輸狂犬疫苗,影響了疫苗質量。據報道,2003年7月曾開展過一次預防性生物制品專項督查,在抽查的22552人份精制狂犬疫苗中,過期變質、來源不明等不符合要求疫苗有20196人份,占89.6%。這些數據警示我們,整治狂犬疫苗的銷售市場,提高制品質量,十分必要,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參考文獻:《狂犬病理論、技術與防治 》】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