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中醫(yī)辯證診斷更年期依據

中醫(yī)辯證診斷更年期依據

  人進入更年期的時間是有差別的,但對個體來說,進入更年期的時間是不可調控的,因此出現(xiàn)更年期癥狀一定要積極診治。更年期綜合癥的診斷應根據患者具體的臨床表現(xiàn),如月經情況,來進行辯證診斷,必要時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檢查手段明確診斷,以免貽誤病情。

  中醫(yī)辯證診斷更年期依據

  1、心脾兩虛

  主證:絕經前后出現(xiàn)心悸氣短,健忘失眠,或烘熱汗出,面色萎黃,面目虛浮,倦怠乏力;脘腹作脹,納少便溏,崩漏,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本證由于思慮過度,勞傷心脾,適斷經之時,腎氣漸衰,臟腑失養(yǎng),致心脾益虛,心失所養(yǎng),則心悸;脾失健運,化源不足,肌膚失養(yǎng)則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納少;脾虛,沖任不固,血失統(tǒng)攝則崩漏;舌脈為心脾兩虛之象。

  2、心腎不交

  主證:絕經前后出現(xiàn)心悸怔忡,心煩不寧,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健忘易驚,神志異常,月經紊亂,舌質紅少苔,脈沉弦細或細數。

  證屬腎精不足,不能上濟心火,心火上炎,不能下交于腎,致心腎不交,故而心悸怔忡,心煩不寧,失眠多夢;腎陰不足,陰虛內熱,熱擾沖任,則見月經紊亂;舌脈為心腎不交之象。

  3、腎陽虛

  主證;絕經前后面目肢體浮腫,尤以下肢明顯,腹脹便溏,腰腹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夜尿增多,小便清長,月經紊亂或崩中漏下,帶下量多,色白質稀如水,舌質淡或胖嫩,邊有齒痕,苔白而潤,脈沉遲弱。

  本證多由于素體陽虛或過用寒涼藥等致腎陽虛憊,命門火衰,虛寒內生,經脈失于溫養(yǎng)則形寒肢冷,腰膝酸冷;腎陽虛,上不溫脾陽,下不暖膀胱則腹脹便溏,小便清長;水濕不化,泛溢肌膚則見浮腫;腎陽虛,沖任不固則月經異常;舌脈為腎陽虛之象。

  4、腎陰虛

  主證:絕經前后出現(xiàn)烘熱汗出,潮熱面紅,失眠多夢,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皮膚干燥,麻木刺癢,或陰部干澀,瘙癢,小便黃,大便干結,或月經先期,量少,色紅,或周期紊亂,崩漏交替。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本證多由于素體陰虛或數脫于血,多產房勞致腎陽虛,精虧血少,天癸虛竭,沖任虧損,腎精不能上榮于頭目腦髓,則頭目眩暈耳鳴;陰不維陽,虛陽上越則頭面烘熱汗出;陰虛血燥生風,肌膚失養(yǎng)則皮膚干燥瘙癢;陰虛內熱則五心煩熱;虛熱擾及沖任,沖任不固,則月經異常;舌脈為陰虛之象。

  5、腎陰陽兩虛

  主證:絕經前后出現(xiàn)頭暈耳鳴,腰酸乏力,四肢欠溫,時或怕冷,時而烘熱,自汗,盜汗,舌淡,苔薄白,脈沉弦細。

  證屬腎精虧損,天癸竭,腎氣不充,或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致腎陰陽兩虛,故而見上癥。

  6、肝郁

  主證:絕經前后精神抑郁,悶悶不樂,胸悶嘆息,脅腹脹痛,多愁易怒,烘熱汗出或無故悲傷,甚或哭笑無常,月經紊亂,大便時干時稀,舌質淡紅或稍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沉弦或弦數。

  本證由于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氣郁化火,擾亂神明,則見情志異常癥狀;氣機不暢則胸悶嘆息,脅腹脹痛;肝熱上炎于面,則烘熱汗出;沖任失調則月經紊亂;肝郁克伐脾土,則大便時干時稀;舌脈為肝郁有熱之象。

  溫馨提示:更年期的起點及期限沒有明確的時間標志,是難以預測的。一般說平均在45歲左右。因為一旦察覺到自己進入更年期,就應該積極和家人溝通,并且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確保能早期控制更年期綜合癥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更年期圣經》《更年期相關癥狀及疾病防治理論與實踐》】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