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癥狀為聲嘶。早期程度較輕,聲音稍粗糙或基本正常,主要是發(fā)聲易疲勞,用聲多時發(fā)生,時好時壞,呈間歇性聲嘶;經常于發(fā)高音時出現聲嘶,并伴有發(fā)音延遲、音色改變等;有些患者可能日常交談中未見明顯聲音改變,但在唱歌時則可出現音域變窄、發(fā)聲受限等較明顯表現。病情繼續(xù)發(fā)展,聲嘶加重,可由間歇性發(fā)展為持續(xù)性,且在發(fā)較低聲音時也會出現。因為聲嘶而導致演員不能唱歌或教師無法講課。聲嘶程度與聲帶小結的大小及部位有關。
很多患者發(f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繼而發(fā)生聲帶小結,使得聲嘶在感染痊愈后仍不能完全緩解。整個過程有可能使患者誤以為聲嘶是感染所造成的,而忽視了日常用聲過度、用聲不當等行為對聲帶造成的不良影響。
聲帶小結其主要癥狀為聲音嘶啞,好發(fā)于歌唱演員,教師,售票員等職業(yè)的人群中,也與抽煙,過度飲酒有關。
以下是不同類型的聲帶小結所表現出的不同癥狀:
1、痰濕型(水腫型)
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病程較短,喉中有痰,咳之不暢,聲帶小結呈透明白色,質軟,整個聲帶可出現肥厚水腫等。治以化痰除濕,利水散結。
2、邪熱型(充血型)
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病程短,可伴感冒。咳嗽以后有咽痛史。聲帶小結呈鮮紅色,表面光亮不透明,基底清楚,可出現整個聲帶的充血水腫。治以疏風清熱,活血開結。
3、氣滯型(纖維化型)
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病程較長,可伴咽喉干燥,喉中有異物感。聲帶小結呈米粒樣白色,不透明,質較硬。往往雙側聲帶均出現,治以理氣辟濁,祛痰逐結。
4、濕熱型(囊腫型)
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程度較重,病程較長,聲帶小結呈黃白色,不透明,質較軟,與聲帶交界處黃白分明。治以清熱利水,祛濕化結。
聲帶小結呈灰白色半透明或淡紅色外觀,癥狀與慢性喉炎相似,早期主要是發(fā)聲易倦和間歇性聲嘶,聲嘶在發(fā)高音時出現。隨著聲帶小結患者的不斷增多,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聲帶小結的癥狀,這對于及時治療有非常大的幫助。聲帶小結早期癥狀比較輕,用聲多時感疲勞,聲音時好時壞,如果加重,則出現聲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