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病變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好發(fā)于20-30之間人群,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脊髓病變的發(fā)病比較隱秘,病程緩慢,不容易察覺。所以我們要及時的了解脊髓病變的原因,做好預防,遠離脊髓病變的危害。
脊髓病變的危害是什么
1、營養(yǎng)障礙
由于關節(jié)軟骨和骨的營養(yǎng)障礙以及深淺感覺障礙產生的反饋機制失調,Charcot關節(jié)。表現為關節(jié)腫脹、積液,超限活動,活動彈響而無痛感。X線顯示關節(jié)骨端骨軟骨破壞破碎,可有半脫位。皮膚可有多汗,無汗,顏色改變,角化過度,指甲粗糙、變脆。
2、感覺障礙
后根損害
產生節(jié)段性感覺障礙。
后角損害
表現為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即同側痛溫覺障礙,深感覺及部分觸覺仍保留,是由于深感覺和部分觸覺纖維不經后角而直接進人后索;如病變累及兩側常有明顯束帶感。
白質前連合損害
損害兩側脊髓丘腦束的交叉纖維,表現為對稱性節(jié)段性痛溫覺喪失,而觸覺因有未交叉的纖維在后索及前索中直接上升,故無明顯障礙,稱為感覺分離現象。
脊髓丘腦束損害
引起傳導束型感覺障礙,表現為對側損害節(jié)段平面以下痛溫覺減退或消失,深感覺保留。后索損害:病變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及部分觸覺減退或缺失,行走如踩棉花感(感覺性共濟失調)見于脊髓癆。
3、運動障礙
脊髓不同部位受累表現癱瘓形式不同:脊髓灰質前角或/及前根病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如脊髓灰質炎側索中皮質脊髓柬損害: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前角和側索同時損害:產生混合性癱瘓,見于肌萎縮側束硬化。
4、脊髓橫貫性損害
表現受損節(jié)段以下雙側感覺、運動全部障礙、大小便障礙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當脊髓受到急性嚴重的橫貫性損害時,早期呈脊髓休克,表現肌肉松弛、肌張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陰性和尿潴留等,一般持續(xù)1―6周;以后逐漸進入高反射期,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和反射性排尿等。
脊髓病變如何預防
1、褥瘡的預防
臥床病人因為截癱部位無感覺,體位又不能隨意翻動,皮膚及皮下組織長期受壓易發(fā)生褥瘡。因此,應堅持為病人2h翻身一次,頸髓損傷病人翻身時要保持頭頸軀干成一直線并固定好頸部,使用氣墊床,保持床鋪平整干燥,保持病人皮膚清潔干燥。擦浴后在骨隆突處涂以滑石粉,并按摩受壓部位。
2、肺部感染的預防
脊髓損傷病人因疼痛不敢深呼吸,平臥位也不利于呼吸。因此肺及氣管內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發(fā)生肺炎。特別是頸髓損傷病人,肋間肌及腹肌均麻痹,只剩膈肌作用。因此肺的膨脹不全,更易發(fā)生肺炎。因此要幫助病人定時翻身拍背排痰,鼓勵病人多飲水,痰液粘稠者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利用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3、泌尿系感染的預防
脊髓病變病人傷后多有排尿機能的暫時性或長期性的改變,因此大部分病人要留置導尿,加上病人長期臥床易發(fā)生泌尿系感染,因此要幫助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潔,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用洗必泰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并更換尿袋,保持尿管引流通暢。
4、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肉萎縮發(fā)展。
5、注意預防感冒、感染
脊髓病變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痹患者易并發(fā)肺部感染,如不及時防治,預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胃腸炎可導致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尤其病毒性胃腸炎對脊髓前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使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復或加重。
6、合理膳食,保持消化功能正常
脊髓病變患者保持消化功能正常,合理調配飲食結構是康復的基礎。脊髓空洞癥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yǎng)、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yǎng)及水電解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