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疣好發(fā)于足跟、跖骨頭或跖間受壓處。偶爾也可發(fā)生于手掌,稱掌疣。初為細小發(fā)亮丘疹,逐漸增至綠豆大小,略高出皮膚,表面角化粗糙,灰黃或荇灰色,周圍境界清楚,繞以增厚的角質環(huán)。如用小刀將表面角質刮去,表面可見出血點。有時疣表面有微量血液外滲,凝固后呈小黑點。有時皮損可互相融合為一角質斑塊,又稱為鑲嵌疣。
一、跖疣的診斷要點
1.病因
多由HPV-1所致,與壓迫、摩擦、外傷、多汗有關
2.好發(fā)部位
足跟、跖骨頭或跖間受壓處??砂l(fā)生于足底的任何部位,但以足部壓力點,特別是跖骨的中部區(qū)域為多。
3.皮疹特點
細小發(fā)亮丘疹,綠豆大小,漸增大至黃豆大小或更大,表面粗糙,呈肉刺狀,灰黃或污灰色,境界清楚,繞以增厚的角質環(huán),若將表面角質層去除,可見毛細血管破裂外滲凝固而形成的小黑點。
4.自覺癥狀
可自覺疼痛,也可無任何癥狀。
5.病程
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認為兒童較成人易于消退,多汗或跖骨異常者不易消退。
6.預后
有自限性,可自行消退。
7.病理改變
與尋常疣基本相同,但整個損害陷入真皮,角質層更厚,廣泛的角化不全??张莼毎把装Y浸潤更明顯。
二、跖疣與其它疾病的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雞眼、胼胝相鑒別。
1.雞眼
雞眼是由于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fā)生,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緊窄的鞋靴或畸形的足骨可使足部遭受摩擦或受壓部位的角層增厚,且向內推進,成為頂端向內的圓錐形角質物。
雞眼的皮損為圓形或橢圓形的局限性角質增生,針頭至蠶豆大小,呈淡黃或深黃色,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中心有倒圓錐狀角質栓嵌入真皮。因角質栓尖端刺激真皮乳頭部的神經(jīng)末梢,站立或行走時引起疼痛。雞眼好發(fā)于足跖前中部第3跖骨頭處、砪趾脛側緣,也見于小趾及第2趾趾背或趾間等突出及易受摩擦部位。
2.胼胝
胼胝俗稱“老繭”,是皮膚長期受壓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膚局部扁平角質增生。
胼胝是由于皮膚長期受壓迫、摩擦發(fā)生的硬而平滑的角質增厚,是皮膚對長期機械性摩擦的一種反射性保護性反應,一般不影響健康和勞動。皮疹為一局限性的角質板,呈蠟黃色,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境界不清,觸之較硬。表面皮紋清晰可見,局部汗液分泌減少,感覺遲鈍。發(fā)病較緩,多無自覺癥狀。嚴重者有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