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腫瘤亦稱椎管內腫瘤,指發(fā)生在脊髓任何節(jié)段和馬尾神經(jīng)部位的腫瘤。原發(fā)性脊髓腫瘤的發(fā)病率約為3/10萬,發(fā)病早期無特異性臨床癥狀,導致許多病人誤診,未得到及時與合理的治療,嚴重影響預后。治療方法首選手術。脊髓內腫瘤手術時操作細致輕柔頗為重要,即使輕微損傷也能造成其節(jié)段以下的嚴重功能障礙。
一、手術切除
為確保手術成功應特別注意以下技術要點。
1、術前根據(jù)臨床特征及MRI檢查、CT(CTM)檢查、椎管造影對病變性質及范圍盡可能作出精確估計。
2、脊髓背側切開,在脊髓背側膨脹最明顯處雙極電凝止血后先銳刀切開脊髓2~3mm,通常腫瘤實質部分位于脊髓表面下1~5mm。探清病變界限,界限清者多具有菲薄的包膜或假包膜,與脊髓組織連接不緊密,易分開,應力爭完整切除。
若腫瘤呈浸潤性生長,應將能辨清的腫瘤組織盡量分塊切除,盡可能縮小腫瘤體積,以期最大限度地改善神經(jīng)功能,勿追求徹底切除而損傷脊髓,殘余腫瘤組織可結合放療。必要時行顯微鏡下手術,但是界限不清者腫瘤組織多與正常脊髓組織交織在一起,即使在顯微鏡下也很難分清。
3、仔細雙極電凝止血,保持視野清晰,有利于辨認腫瘤邊界,防止術后粘連。應緊貼腫瘤壁電灼供應腫瘤血管,電壓不宜過大,以免灼傷脊髓。腫瘤床出血用冰鹽水或稀釋過氧化氫溶液棉片輕敷,勿用鉗夾止血。
4、髓內腫瘤并發(fā)囊變或脊髓空洞者多位于腫瘤上下端,其內通常含有蛋白質豐富的黃色液體,推測可能由腫瘤組織產生,囊壁為神經(jīng)膠質組織造成。手術應將囊腔敞開引流于蛛網(wǎng)膜下隙,勿切除囊壁。
5、腫瘤完整切除者通常能嚴密關閉硬脊膜囊。否則應沿腫瘤原始長度縱行切開脊髓背側,硬膜敞開充分減低壓力,一般不放引流,防止腦脊液漏及繼發(fā)感染。
6、位于高位頸脊髓內者,術中應特別注意患者呼吸功能障礙及麻醉管理。
二、具體治療方法
1、放射治療:一些腫瘤浸潤到髓內,術后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或患者全身狀況不允許手術,且腫瘤對放射線敏感者,有明確臨床證據(jù)而無病理診斷者,均可行放射治療,但應很好地掌握適度劑量和療程,防止放射性脊髓病的發(fā)生。也有醫(yī)生主張一旦確診,就應在0.5~2小時內立即給首次放射治療。
2、激光手術:應用CO2激光刀治療脊髓內腫瘤,具有操縱方便、定位精確、無機械牽拉、對周圍組織損傷小和不干擾生理電等優(yōu)點,加上便于術中進行心電圖和誘發(fā)電位等監(jiān)護,使手術更為安全。
3、藥物治療:脊髓腫瘤對脊髓壓迫應是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危象,在放療過程中,患者均常規(guī)應用皮質類固醇,能促使水腫消散,防止水腫發(fā)生。皮質類固醇不但有抗水腫效能,而且有溶瘤作用。因此不必顧慮大劑量放療在有限的間隙中導致水腫的不良反應。一般用潑尼松60mg/d或地塞米松16mg/d,大劑量糖皮質激素,一般比小劑量療效高。
4、化學療法:除對惡性腫瘤摘除手術和放射治療外,還應采取強有力的化學療法,抗腫瘤藥物應用已得到了足夠的重視。目前受重視的亞硝基脲類,該藥能和瘤細胞的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作用,抑制核糖核酸或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對增生細胞的各期都有作用。但此類藥物的主要缺點是對造血系統(tǒng)功能有明顯的延遲性抑制作用。
5、藥物與放射聯(lián)合治療:有些藥物,如甲氨蝶呤、卡氮介、氟尿嘧啶等,可以提高對放射治療的效果,在放射治療前一定時間用藥,持續(xù)到放射治療即將結束,但應注意到兩種治療中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