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頭瘤病毒主要就是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根據(jù)侵犯的組織部位不同可分為低危型與高危型。低危型表現(xiàn)一般即為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等,高危型表現(xiàn)亦為贅生疣狀物但其油狀表皮發(fā)育不良已發(fā)生惡變從而導致皮膚癌。
檢查
1、電鏡檢查
HPV是最早在電鏡下觀察到的病毒之一,將活檢標本負染,若能在電鏡下見到特征性的病毒顆粒,即可作出診斷;而用免疫電鏡可提高檢出率。電鏡檢查法雖然準確率很高,但費時,需特殊儀器設備,且檢出陽性率很低。
2、PCR技術(shù)
應用此法可檢測HPV-DNA,還可進行基因分型。靈敏度可達1fg,該法操作簡便省時,而且標本來源不受限制,如病變組織或脫落細胞,分泌物或黏液,新鮮標本或保存已久的石蠟切片等標本均可。
3、血清學檢查
目前尚不能用血清學方法對HPV進行確診及分型。為發(fā)展型特異性血清學試驗現(xiàn)正在研究試用基因工程表達產(chǎn)生的晚期蛋白來檢測患者血清中相應的抗體。初步認為,L1和L12蛋白可用于檢測HPV型特異性免疫應答。
4、核酸雜交技術(shù)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shù)不僅能對HPV進行確診,而且還能對HPV進行分型。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標記的HPV-DNA探針來檢測患者標本中是否存在互補的核酸鏈。最常用的方法為斑點雜交法,其次為DNA印跡法及原位雜交。
5、內(nèi)鏡檢查
要發(fā)現(xiàn)陰道、肛門及直腸、尿道等部位的生殖器疣則分別需借助陰道鏡、腸鏡以及尿道鏡等內(nèi)鏡檢查,憑外觀特征進行診斷。
鑒別
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疣狀皮膚結(jié)核
需與尋常疣相鑒別,但它為不規(guī)則的疣狀斑塊,周圍有紅暈,常伴有結(jié)核中毒癥狀。
2、雞眼
需與跖疣鑒別。其壓痛明顯,表面平滑。
3、毛囊上皮瘤及汗管瘤
有時需與扁平疣相鑒別。此兩者好發(fā)于眼附近,組織學改變完全不同。
4、乳頭狀瘤
較尖銳濕疣大,有的直徑可達4~8cm,病程慢,常無癥狀,多發(fā)生在老年婦女,需送病理檢查確診。
5、二期梅毒扁平疣
多為單發(fā),邊緣清楚、整齊,基底平坦清潔,質(zhì)硬而不痛的硬性下疳。梅毒血清反應可作為診斷依據(jù)。
6、生殖器鱗狀細胞癌
多見于40歲以上的人,無不潔性交史,浸潤損害明顯,常形成潰瘍,組織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人乳頭瘤病毒患者不要接觸本病病損處,防止帶有HPV的滲出物污染公共環(huán)境,做好浴盆、浴巾、馬桶的清潔、消毒。有肛門及外生殖器疣者應先進行診斷及治療,性交時男性應使用避孕套,以防止生殖器HPV相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