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術治療
(一)矯正體操療法
矯正體操對脊柱側凸的療效尚有爭議。矯正體操的作用原理是有選擇地增強脊柱維持姿勢的肌肉。通過凸側的骶棘肌、腹肌、腰大肌、腰方肌,調整兩側的肌力平衡。牽引凹側的攣縮的肌肉、韌帶和其他軟組織,以達到矯形目的。
(二)支具療法
支具療法適用少年期和青春期的特發(fā)性側凸,對先天性側凸或骨發(fā)育成熟期的側凸支具治療無效。常使用的治療脊柱側凸的支具有兩大類:即CTISO及TISO。
(三)牽引療法
牽引治療可防止或減緩脊柱側凸的進一步加重,或使側凸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牽引療法,目前更重要的是用作脊柱側凸的術前準備,使手術達到最大限度地矯正。防止手術一次性地牽張,避免或減少脊髓神經損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牽引的方法很多,如頸牽引,斜臺頸牽引,頸—骨盆套牽引、頭顱—骨盆環(huán)牽引、臥位反懸吊牽引等。
二、手術治療
(一)手術適應證
1.病因
特發(fā)性側凸、青春期發(fā)展較快,Cobb角大于40°者應當手術治療。先天性側凸,特別是僵硬型,或神經肌肉型側凸致脊柱塌陷者,應當早期手術。因病程越長,發(fā)展愈嚴重矯正愈難。
2.年齡
一般器械矯形固定融合手術在12歲以后施行。對先天性側凸,為防止側凸加重的局部融合應早期手術。
3.側凸程度
目前國內外一般規(guī)定在Cobb角40°以上者行手術治療。40°以下者行非手術治療。
4.側凸部位
旋轉較重的胸椎側凸,伴有明顯胸廓畸形或駝背畸形者,比腰椎側凸要提前手術,以防影響呼吸功能加重。
5.側凸并有早期截癱者應早期手術
進行減壓解除截癱因素,矯正和防止畸形進一步加重。
6.對年齡較大的成年人側凸
由于畸形部位椎骨增生所致腰背痛,或脊椎不穩(wěn),亦可考慮固定融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