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曾在一次喝醉后發(fā)生一夜情,從此一直擔心自己患上艾滋病,每天上網查閱大量艾滋病相關資料,把一些艾滋病癥狀與自身感覺一一對號入座,越發(fā)寢食難安。他也做過幾次艾滋病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又懷疑檢測的可信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確或現(xiàn)有試劑測不出自己的病毒。專家指出,像小王這樣因一次高危行為而患上艾滋病恐懼癥(俗稱“恐艾癥”)者大有人在,而其中不少人實際并未感染上艾滋病。及早心理治療、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消除“恐艾”的關鍵所在。
“恐艾癥患者及早進行綜合心理治療很必要。但多數(shù)患者不認為這是心理疾病、早期一般不會想到接受心理治療,一些曾有高危行為者多次檢查后仍不能擺脫擔心和痛苦,后被防病部門推薦求助心理醫(yī)生?!笔邪捕ㄡt(y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yī)師龍鯨介紹說,恐艾癥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伴隨焦慮、抑郁、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癥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患者大多有過不安全性行為、共用針具吸毒、接受過不安全輸血等高危行為。這些行為的確會使艾滋病感染機會大大增加,且不為社會道德規(guī)范所容許,患者常感到道德譴責和社會壓力,產生矛盾感、羞恥感、負罪感,加之對艾滋病防治知識一知半解,從而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懼中,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职Y表現(xiàn)為與現(xiàn)實不相稱的擔憂并表現(xiàn)為社會行為的紊亂,心理干預可以幫助來訪者澄清情緒困擾,質詢患者認知偏差,幫助其客觀評估自身狀況(包括風險水平、軀體癥狀、情緒與行為沖突等),學習有效管理情緒,恢復社會功能。
避免盲目“恐艾”要加強正確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學習、相信檢測的科學性。艾滋病自愿免費咨詢、檢測是目前及早發(fā)現(xiàn)潛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有效措施,高危行為者在高危行為發(fā)生3個月后,以及擔心自己染上性病或艾滋病、關心有關性病及艾滋病問題者,可到市疾控中心和18個區(qū)級衛(wèi)生防病機構接受咨詢檢測,參檢者身份會被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