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急性腎盂腎炎的病因病機

急性腎盂腎炎的病因病機

  急性腎盂腎炎對于我們的健康損害很大,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健康被疾病侵害,這給我們造成很多的困擾,為了避免給我們造成更多的損害,我們有必要多了解急性腎盂腎炎病因,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求醫(yī)小編的詳細介紹。

  急性腎盂腎炎的病因分析

  1.上行性感染:大約95%的尿路感染(感染【譯】:是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局部組織和全身性炎癥反應。),其病原菌是由尿道經膀胱、輸尿管而上行到腎臟的。正常情況下,尿道口上端1~2cm處有少量細菌存在,只有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尿道黏膜損傷時,細菌才能入侵、繁殖。尿液的沖洗,尿液中的IgA、溶菌酶、有機酸,黏膜的完整性,膀胱移行上皮分泌的抗黏附因子(Muein)均能抵制病原菌的入侵。近年來電鏡證實,大腸埃希桿菌表面有許多P菌毛,它們能特異性地識別和結合于尿路上皮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從而使菌體緊密黏附在尿路上皮細胞上,避免被尿液沖洗掉。大腸埃希桿菌有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莢膜(K)抗原,多糖類的K抗原能抑制吞噬細胞殺菌活性,與其致病力直接有關。變形桿菌無P菌毛和K抗原,不易黏附于膀胱的移行上皮,但能黏附于外生殖器的鱗狀上皮細胞上。留置導尿管、尿路結石、創(chuàng)傷、腫瘤、前列腺增生肥大、先天性尿路畸形(包括膀胱壁內輸尿管、括約肌發(fā)育不全引起的膀胱輸尿管反流)、神經元性膀胱等均是上行性感染的危險因素。

  2.血行性感染:血行性感染僅占尿路感染的3%以下。腎的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20%~25%,敗血癥、菌血癥時,循環(huán)血中的細菌容易到達腎皮質。糖尿病、多囊腎、移植腎、尿路梗阻、腎血管狹窄、鎮(zhèn)痛劑或磺胺類藥物的應用等增加了腎組織的易損性。常見的病原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菌、假單胞菌屬和白色念珠菌屬。

  3.直接感染機會罕見,經淋巴道感染尚未證實。

  (1)尿路梗阻: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腎及輸尿管結石、尿道狹窄、泌尿道腫瘤、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使細菌容易繁殖而產生感染。妊娠子宮壓迫輸尿管、腎下垂或腎盂積水等均可使尿液排泄不暢而致本病。

  (2)泌尿系統(tǒng)畸形或功能異常:如腎發(fā)育不全、多囊腎、海綿腎、馬蹄腎、雙腎盂或雙輸尿管畸形及巨大輸尿管等,均易使局部組織對細菌抵抗力降低。膀胱輸尿管反流使尿液由膀胱反流到腎盂,因而增加了患病機會。神經元性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導致尿潴留和細菌感染。

  (3)尿道插管及器械檢查:導尿、膀胱鏡檢查、泌尿道手術均可引起局部黏膜損傷,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帶入膀胱或上尿路而致感染。據(jù)統(tǒng)計,一次導尿后持續(xù)性菌尿的發(fā)生率為1%~2%;留置導尿4天以上,則持續(xù)性菌尿發(fā)生率為90%以上,并有致嚴重腎盂腎炎和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的危險。

  (4)女性尿路解剖生理特點:女性尿道長度僅3~5cm,直而寬,尿道括約肌弱,細菌易沿尿道口上升至膀胱,同時尿道口與肛門接近,為細菌侵入尿道提供條件。尿道周圍的局部刺激,月經期外陰部易受細菌污染,陰道炎、宮頸炎等婦科疾患,妊娠期、產后及性生活時的性激素變化,均可引起陰道、尿道黏膜改變而利于致病菌入侵。故成年女性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高于男性8~10倍。

  (5)機體抵抗力減弱: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腹瀉、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

  溫馨提示:急性腎盂腎炎或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fā)作期都應多飲水,每日攝入量2500毫升以上。目的增加尿量,促進細菌、毒素及炎癥分泌物排出。同時要注意加強營養(yǎng)和身體鍛煉。注意觀察有無發(fā)燒和尿路刺激癥狀。慢性腎盂腎炎后期,注意有無腎臟損害癥狀,如高血壓、貧血、尿毒癥等。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