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福康養(yǎng)生 > 查疾病 > 具體解析尿毒癥診斷依據

具體解析尿毒癥診斷依據

  治愈尿毒癥的前提是有一個明確的診斷結果,幫助患者及時發(fā)現病情,并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可見診斷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那么,診斷尿毒癥重點依據是什么?為了幫助患者查看病情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下面小編就具體為大家講解。

  通過血肌酐指標診斷尿毒癥

  血肌酐指標超過445μmol/L時,可以認為已經進入早期尿毒癥,當血肌酐超過707μmol/L時可認為已進入尿毒癥階段。但是血肌酐指標與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肌肉質量等有關,因此長期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肌肉萎縮患者、截肢患者、過于消瘦的患者、長期臥床的患者血肌酐水平往往偏低,兒童、老年人都可以出現血肌酐水平降低,因此需要更加精確測定來判斷。

  一般來說,血肌酐指標可以反映腎衰患者的腎功能狀況,血肌酐水平越高,表明腎功能的損傷程度越嚴重;反過來,腎功能損傷越嚴重,血肌酐水平則會更加增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過程。

  血肌酐水平在腎功能下降時是平行上升的。但由于腎臟本身具有強大的儲備能力,疾病早期它可以通過組織學肥大、功能性代償、改變尿量、尿的成分以及酸堿度等一系列調節(jié)能力,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因此,疾病早期可以不出現腎功能不全的臨床癥狀。如果腎臟疾病在早期沒有及時發(fā)現,沒有得到良好控制,隨著疾病不斷進展,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尿毒癥階段。因此,對于尿毒癥的高危人群來講,血肌酐指標的測定,可以幫助判斷腎臟功能損傷是否已進入尿毒癥時期。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診斷尿毒癥

  傳統(tǒng)的溶血尿毒癥綜合征診斷主要依據臨床,即存在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腎臟損害,如血尿、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即可診斷為溶血尿毒癥綜合征。但事實上臨床所見溶血尿毒癥綜合征變化多、表現不一,如貧血及血小板減少可很輕微甚至不出現,也可無腎臟病變臨床表現。因此對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診斷應從溶血尿毒癥綜合征患者的基本病理改變及病理生理角度去診斷,而出現腎臟病改變對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診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主要診斷依據:1.嚴重溶血性貧血的依據。2.血小板減少。3.急性腎功能衰竭,有蛋白尿、紅、白細胞及管型尿等尿檢異常。4.血涂片有異形紅細胞及紅細胞碎片,凝血異常,凝血酶時時間延長,FDP增高。5.腎活檢證實為腎臟微血管病、微血管栓塞。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