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福康養(yǎng)生 > 查疾病 > 診斷高血壓別忽視了脈壓

診斷高血壓別忽視了脈壓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測血壓時“只顧兩頭”——收縮壓和舒張壓,“不顧中間”——脈壓。血壓的兩頭當然能夠反映高血壓的病情,但脈壓大小也是心血管病嚴重程度和死亡風險的一項指標。因此,可別忽視了它。

  所謂脈壓,是指收縮壓(簡稱高壓)減去舒張壓(簡稱低壓)的數值。正常成年人在休息狀態(tài)下脈壓介于30~40mmHg,小于30mmHg或大于40mmHg均屬不正常。當脈壓超過50mmHg就要密切關注,臨床上多把≥60mmHg作為脈壓增大的指標。

  高血壓患者要重視脈壓過大的危險性。脈壓增大說明動脈彈性差,也就是說動脈壁的結構和功能受損,管壁變硬。由于彈性減弱,導致動脈擴張,使脈壓增大。

  目前認為,脈壓過大是心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需要積極干預,不可掉以輕心。

  傳統(tǒng)觀點認為,老年人收縮壓增高是隨年齡增長的生理現象,只要舒張壓不高就問題不大,而現在則認為這種看法不妥。

  一般情況下,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數據越高當然危險性越大,但是收縮壓超過130mmHg后,則舒張壓越低危險性也明顯增加。比如,收縮壓為 160mmHg時,舒張壓為75mmHg者(脈壓等于85mmHg)要比舒張壓為95mmHg者(脈壓等于65mmHg)發(fā)生心梗和中風的危險性增加 10%以上。也就是說,前者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幾率顯著大于后者。

  因此,在測量血壓時,要“抓兩頭帶中間”,別忘了注意脈壓的數值。高 血壓患者在用藥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同時,應采取積極的有效措施來降低過大的脈壓。一般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除按高血壓治療原則處理外,還可采取一些改 善動脈內皮、提高動脈彈性的藥物,如同時選服硝酸酯類藥物、他汀類藥物、葉酸等非降壓藥等。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