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 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
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nèi)的小腸、網(wǎng)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nèi),即為陰囊水腫。疝氣一般發(fā)生率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chǎn)兒則更高,且可能發(fā)生於兩側。
臍疝需要治療嗎?
小兒疝氣的預防
>>>推薦閱讀:小兒疝氣類型
雖然臍疝看起來很嚇人,甚至極少一部分寶寶臍疝的鼓出部位可以像李子那么大,但只要鼓出部分不是觸痛或腫脹得很厲害,而是軟的,按壓能夠縮小,而且寶寶也沒有覺得不舒服,臍疝通常不會有什么問題。但不要自行用那些如用硬幣壓在肚臍上的方法來給孩子治臍疝。反而會引起感染。寶寶的臍疝一般會在兩三歲前自行消退,但也有些寶寶的臍疝要到5歲才能愈合。
在極少數(shù)病例中,寶寶的一段腸管可能會被開口處卡住,阻斷了這個區(qū)域的血液供應,這就需要立刻做手術。如果你發(fā)現(xiàn)寶寶臍疝周圍發(fā)生腫脹、觸痛或顏色變化,尤其是寶寶還有嘔吐或疼痛的現(xiàn)象,請立即帶寶寶去看急診。
怎樣自測孩子是不是得了疝氣?
首先,小孩哭鬧,如果您仔細檢查,會發(fā)現(xiàn)腹股溝的一側鼓起一小包,有的似大棗大小,有的似核桃大小,摸起來很硬,觸痛明顯,有的降入陰囊底,當小孩平臥或睡著了,包塊可還納腹腔,但如站立,哭鬧,腹腔壓力大時,包塊可再次出現(xiàn)。您可以判斷孩子得了疝氣。
新生兒患“疝氣”千萬不要手法復位,因為新生兒腸壁較薄,過力擠壓易使腸子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