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提問
1、了解頭痛的起因、病程、發(fā)生的時間、部位、性質、程度及加重和減輕的原因。表淺的針刺樣銳痛多為顱表神經(jīng)痛;一側的搏動性痛或脹痛系血管性痛;頸枕部及額頂部的緊縮痛、困痛則為肌收縮性頭痛;因頭位、體位改變誘發(fā)的發(fā)作性頭痛,常為低顱內壓綜合癥、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頸性偏頭痛、低血壓、腦室系統(tǒng)腫物等引起;晨起或夜間發(fā)作性頭痛,可由高血壓、早期顱內壓增高、心功能不全、前額竇炎和癲癇引起;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癲癇和癔病等引起的頭痛和情緒、勞累等有關;受寒或受傷后短暫的銳痛發(fā)作,多為神經(jīng)痛。
2、了解頭痛同時伴發(fā)的癥狀:頭痛伴有嘔吐者,應注意有無顱內病變、偏頭痛、青光眼、癲癇、叢集性頭痛等,五官及口腔病變常伴有流淚、鼻阻、鼻衄、流涕、視力減退等癥狀;了解有無頭頸部以外軀體疾病常見的癥狀如發(fā)熱、納差、黃疸、多飲、多食、多尿、咳嗽、氣喘等。
3、對非初次發(fā)病者,應詢問既住的診斷、治療和療效。
二、體檢發(fā)現(xiàn)
檢查要突出重點又不遺漏,注意有無視乳頭水腫、復視、視物變形、視野缺損、平衡障礙、球麻痹、失認、肢體麻木、單癱、偏癱、交叉癱、腦膜刺激征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也應注意有無高血壓、頸部淋巴結腫大、副鼻竇區(qū)壓痛、眼壓增高、心律失常、心臟雜音及臟器腫大等。
三、輔助檢查
頭頸CT檢查了解有無腦內占位病變及腦室系統(tǒng)擴大;腦電圖檢查了解有無異常腦電波;腰穿了解顱內壓,查腦脊液細胞學、生化及寄生蟲抗體等;X線副鼻竇攝片了解有無鼻竇炎,檢查眼壓有無升高;頸椎平片了解頸椎情況。
四、診斷依據(jù)
1.主要癥狀為持續(xù)性的頭部悶痛、壓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訴為頭部有“緊箍”感。大部分病人為兩側頭痛,多為兩顳側、后枕部及頭頂部或全頭部。
2.頭痛性質為鈍痛、脹痛、壓迫感、麻木感和束帶樣緊箍感。
3.頭痛的強度為輕度至中度,很少因頭痛而臥床不起或影響日常生活。
4.有的病人可有長年累月的持續(xù)性頭痛,有的病人的癥狀甚至可回溯10-20年。病人可以整天頭痛,頭痛的時間要多于不痛的時間。
5.因為激動、生氣、失眠、焦慮或憂郁等因素常使頭痛加劇。還有一部分病人,不僅具有肌緊張性頭痛的特點,而且還有血管性頭痛的臨床表現(xiàn),主訴雙顳側搏動性頭痛。
既有緊張性頭痛,又有血管性頭痛的臨床表現(xiàn),稱為混合型頭痛。
6.病人多伴有頭暈、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心慌、氣短、恐懼、耳鳴、失眠多夢、腰酸背痛、頸部僵硬等癥狀,部分病人在頸枕兩側或兩顳側有明顯的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