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fā)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fā)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面癱的根源在于頸椎骨骼錯位歪斜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痙攣而形成面部神經痙攣麻痹,導致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癥。
貝爾氏麻痹(面癱)的癥狀
1.一側(偶為雙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病側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增寬,眼瞼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口角歪向健側,鼓腮時病側口角漏氣)。
2.病初多有耳周疼痛,有的患者出現耳后翳風穴疼痛嚴重,甚至會出現透皮牽扯痛。
3.可伴有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聽力過敏、聽力下降等等。
面癱的分類
根據神經受損部位的不同,面癱應分為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癱(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二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圍性面癱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fā)生病變所引起的面癱。病變可位于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如橋腦下部、面神經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等,可有聽覺改變、舌前2/3味覺減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礙等特點,其中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即貝爾麻痹)。
中樞性面癱是指病損位于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癱。由于面神經核上部的細胞接受兩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經核下部的細胞只接受對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樞性面癱時表現為病變對側眼裂以下的顏面表情肌癱瘓,常伴有與面癱同側的肢體癱瘓,無味覺和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