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民??叼B(yǎng)生 > 查疾病 > 白細胞減少癥的診斷方法

白細胞減少癥的診斷方法

    白細胞減少癥為常見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細胞數(shù)持續(xù)低于4×109/L時,統(tǒng)稱白細胞減少癥,若白細胞總數(shù)明顯減少,低于2×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稱為粒細胞缺乏癥。診斷白細胞減少癥,除了臨床表現(xiàn)外還需結合輔助檢查的方法方可確診。

  白細胞減少癥的檢查方法

  1、血象

    紅細胞及血小板計數(shù)多正常,某些惡性腫瘤浸潤骨髓、意外急性放射事故可同時伴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白細胞計數(shù)均<4×109/L,粒細胞缺乏時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相對增多。中性粒細胞胞質(zhì)內(nèi)常有中毒顆粒、空泡等變性。嚴重感染者見到核左移或幼稚細胞。應注意非典型的淋巴細胞和異常細胞。

  2、骨髓象

    因病因不同而異。早期可無明顯變化,也可呈幼粒細胞不少而成熟粒細胞減少的“成熟障礙”表現(xiàn),或疾病極期呈粒系減少,恢復期逐漸出現(xiàn)各階段粒細胞。

  3、骨髓活檢

    對骨髓纖維化、骨髓轉移癌、淋巴瘤等有重要價值。骨髓檢查可幫助MDS的鑒別診斷。

  4、骨髓培養(yǎng)

    體外CFU-GM集落培養(yǎng),可了解骨髓增生活性、骨髓中性粒細胞儲備,幫助鑒別藥物直接毒性作用或是免疫因素抑制粒細胞生成。

  5、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

    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但受條件限制,難廣泛開展。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3mg,中性粒細胞從邊緣池進入循環(huán)池,持續(xù)20-30分鐘,正常時中性粒細胞升高一般不超過1.5-2.0×109/L,若超過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細胞減少可能由邊緣池粒細胞增多引起。

  6、粒細胞儲備的檢查

    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制品,如內(nèi)毒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等,測定用藥前后粒細胞上升情況,以了解骨髓的儲備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強的松40mg,5小時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細胞升高值超過2×109/L,或靜脈注射氫化考的松200mg,3~4小時后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升高值超過5×109/L,則提示骨髓儲備功能良好。反之考慮骨髓儲備功能減低。

  7、腎上腺素試驗

    幫助鑒別是否為假性粒細胞減少癥。

  8、抗中性粒細胞抗體測定

    幫助識別是否為免疫性粒細胞減少。

  9、抗核抗體(ANA)

    類風濕因子(RF)滴度測定,免疫球蛋白測定。

  10、血清溶菌酶測定

    溶菌酶升高提示粒細胞減少或缺乏是因破壞過多所致,溶菌酶正?;驕p低示粒細胞生成減少。

  溫馨提示:白細胞減少癥的患者除了積極的對癥治療外,在日常飲食中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史上全明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