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是比較嚴重的疾病,治療不當會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這會給患者及家庭都帶來一定的負擔,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腦癱的治療方法。
西醫(yī)治療
手術治療小兒腦癱,當肌肉嚴重攣縮和關節(jié)畸形時,可以選擇矯形手術,而且應盡量在一次手術中,完成所有需要矯形的部位,以便術后更好地改善功能。對于下肢肌肉廣泛痙攣且肌力基本正常的患兒,可采用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切斷術。無論何種手術,在手術實施的前后,應有規(guī)范的康復治療方案與之相配。
藥物治療小兒腦癱,常用的藥物有腦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肌肉松弛劑等。藥物治療只有在必要時才使用,它不能替代功能性訓練。一般降低痙攣效果可維持3~8個月,此時應及時開展個體化的綜合性治療,如功能性肌力訓練、軟組織牽拉、佩帶矯形器等等,充分發(fā)揮肌張力減退帶來的最大康復機遇。注射后4~6個月痙攣會逐漸升高,但通常運動功能改善的效果不會消失,必要時可再次注射。
言語治療小兒腦癱,由醫(yī)師和言語治療師評定后,根據(jù)不同言語障礙類型進行治療,如下頜、口唇、舌肌、軟腭等運動控制訓練,以及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在生活中,家長也要對于患者進行交流,這樣對緩解病情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中醫(yī)治療
推拿按摩法
頭部選百會、印堂、太陽、風池穴,上肢選肩井、曲池、尺澤、合谷穴,下肢選環(huán)跳、殷門、委中、陽陵泉、足三里、太溪、太沖、昆侖穴。失語加啞門、天 柱穴;舌斜視加瞳子、睛明穴,此外必須加推督脈。施術順序為四肢-頭-脊柱。手法宜平穩(wěn),由輕漸重,以不引起肌肉痙攣性收縮為要。一般先用摩法,逐漸改用 揉法、滾法,推四肢時,由肢體遠心端逐漸推向近心端。每次15分鐘,隔日1次,3月為1療程。
針灸治療
1.體針
主穴百會、大椎、腎俞、肝俞、脾俞、足三里、關元。智力低下加四神聰、印堂;下肢癱瘓加環(huán)跳、秩邊、陽陵泉;腕下垂加外關、陽池;足內(nèi)翻 加絕骨、昆侖;足外翻加三陰交、太溪。每次選主穴2~3個,配穴4~5個,予補法或平補平瀉,不留針,每日1次,2~3月為1療程。停1~2周后,可繼續(xù)第2療程。
2.頭針
主取運動區(qū),可酌情配取語言二區(qū)、三區(qū),視區(qū),平衡區(qū),舞蹈震顫區(qū)等。用26或30號針,快速捻轉針柄,每分鐘200次,持續(xù)2~3分鐘,留針5~10分鐘,再重復上述治療,捻針2~3次,每日1次,10~15次為1療程。治療中應注意嚴格消毒,避免頭皮感染。
3.穴位注射法
選大椎、足三里、陽陵泉、曲池、合谷。用10%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B1、B12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隔日1次。
4.耳針法
選枕、皮質下、心、腦、腎、肝、脾、神門。毫針刺,或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