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損傷雖不會危及生命,但可引起嚴重的功能喪失。與顱腦和脊髓損傷相比,周圍神經損傷更為常見,例如12%的肱骨干骨折可伴有橈神經癱瘓,18%的膝關節(jié)脫位可致脛神經或腓總神經損傷。由于人們對周圍神經解剖、生理及代謝的認識不斷增加,神經修復方法越益改進,神經的修復效果也更為理想。
損傷機理
引起軟組織損傷的一切致傷因素均可導致周圍神經損傷。最常見是鈍性損傷,其次為貫通傷或撕裂傷。由于神經特有的解剖和結構特征,周圍神經損傷也可由牽拉引起。此外周圍神經與骨和血管相鄰,易受骨折斷端和血腫壓迫。周圍神經對缺血敏感,因此當周圍組織壓增高,例如上肢或下肢的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時,也可引起損傷。損傷的性質、范圍和嚴重程度是影響周圍神經損傷治療方法選擇和遠期療效的關鍵因素。
由刺傷所致的邊緣整齊、銳利的神經切割傷不很常見,有可能在傷后一期修復。這類損傷切口邊緣銳利,組織損傷小。由于周圍神經通常與主要血管相鄰,因此這類損傷常需急診探查止血或修復血管。并可立即進行神經的一期修復。
鈍性損傷或貫穿傷是周圍神經損傷最常見的致傷原因。神經斷端常不整齊。偶可引起神經的部分或完全斷裂,但絕大多數為不完全離斷。鈍性損傷在急診檢查時常無法從功能或解剖上確切辨別神經損傷的程度。損傷即使較輕,也??梢鹕窠浌δ軉适В话銦o需特殊處理,神經功能可自行完全恢復。即使最終需要手術探查的較嚴重病例,損傷當時也無法判斷神經損傷的確切范圍和需要切除的長度,因此,周圍神經的鈍性損傷多數不必早期修復。由槍擊傷(無論是高速還是低速)引起的周圍神經損傷,2/3可晚至傷后11個月才開始有神經功能的自行恢復。槍擊傷后神經功能恢復率較低,約為45%。
伴有骨折的周圍神經損傷,約95%發(fā)生在上肢,最常見的是肱骨干骨折伴橈神經損傷。尺神經和腓總神經損傷的發(fā)生率較低,正中神經損傷更少見。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損傷多發(fā)生于肱骨干遠1/3骨折。實際上關節(jié)脫位時神經損傷更為常見,主要為牽拉傷,據報道,18%膝關節(jié)脫位和13%以上的髖關節(jié)后脫位可發(fā)生周圍神經損傷。繼發(fā)于骨折的神經損傷80%以上能自行恢復,而繼發(fā)于脫位者自行恢復的可能要低得多。
骨-筋膜間隔綜合征可能由多種損傷引起。當間室內組織腫脹壓力達到很高水平,神經和肌肉的血供可被阻斷,引起細胞缺血損傷和死亡。骨-筋膜間隔綜合征如能及時發(fā)現,可通過立即而廣泛的筋膜切開加以有效的治療,肢體功能有可能完全恢復。如果缺血時間較長,神經和肌肉就會發(fā)生嚴重缺血壞死。由于伴有嚴重的肌攣縮、神經周圍有廣泛瘢痕形成及神經損傷涉及很長一段,因此往往難以進行延期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