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血管瘤有時不必治療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險性的嬰兒血管瘤,如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則需特別留意。一般實驗室檢查結果無特異發(fā)現(xiàn),伴有耳鳴、癲癇等表現(xiàn)者,可做腦CT、血管造影等檢查。其他綜合征根據(jù)臨床選擇B超、X線等相應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瘤體外觀特征(葡萄酒斑狀或楊梅狀等)。
2.壓之褪色或縮小。
3.體位元試驗陽性,捫診及靜脈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綿型),捫有搏動感,聽診吹風樣雜音,壓閉供血動脈及雜音消失(蔓狀型)。
4.血管造影示瘤區(qū)造影劑濃聚或血管畸形。
5.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二、診斷要點
1.大多數(shù)血管瘤為先天性,少數(shù)為后天發(fā)生。
2.淺部血管瘤與正常皮膚齊平或稍高,形狀不規(guī)則,呈鮮紅或紫紅色,質(zhì)軟。深部血管瘤捫診柔軟有波動感,穿刺為血液,體位試驗可為陽性。
3.頜骨中心性血管瘤多在拔牙后或自發(fā)性出血而被發(fā)現(xiàn)。可有頜骨膨隆,X線示骨小梁破壞,呈蜂房狀陰影。
4.深部血管瘤可借助頸動脈造影或局部瘤腔造影證實。
三、鑒別
與血管球瘤、血管肉瘤等相鑒別,其特點如下:
1.血管球瘤指、趾甲床及其附近的銳性疼痛性腫物。寒冷刺激時疼痛尤甚。位于甲下者,可見指、趾甲局部隆起,表面可呈淺紅色、紫色或稍暗,多不讓觸碰。
2.血管肉瘤較少見,腫瘤呈結節(jié)狀,無痛,紫紅色,淺表者易出血和破潰。鏡下所見眾多的雜亂無章的腫瘤性血管,瘤細胞在基底膜內(nèi)增生,可貼附于血管內(nèi)壁,形成結節(jié)狀突出于管腔。瘤細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邊形,類內(nèi)皮細胞樣,核大,深染,核分裂較多??梢姷蕉嗪肆鼍藜毎?/p>
免疫組化對確定診斷及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可選擇敏感的內(nèi)皮標記物,第八因子相關抗原,CD31、CD34等對確定診斷有重要幫助。
溫馨提示:孩子在出生后右嘴角邊長了一個印,這個印有時會變成紅疙瘩,不痛不癢,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增大,而且有時明顯有時不明顯,這些癥狀符合血管病的診斷條件。這種病臨床診斷根據(jù)血管的大小和形狀分為四型,即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病、海綿狀血管病和混合型血管瘤。你的孩子患的是鮮紅斑痣,俗稱紅痣。紅痣一般在孩子哭鬧、用力排便或局部受到刺激時,血管擴張,顏色會變深,用手指按壓時顏色會變淺或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