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中醫(yī)稱之為乳癰。本病的發(fā)生多由于情志內傷,肝氣不舒,產后飲食厚味,胃中積熱,每可引起肝胃不和。急性乳腺炎的中醫(yī)分期治療,臨床效果良好,根據經脈循行分布,乳頭屬足厥明肝經,主疏泄條達,調節(jié)乳汁分泌;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汁為氣血所化,源出于胃,實力水谷之精華。若肝氣不舒,厥陰之氣不行而失于疏泄,胃熱壅滯,與陽明之熱蘊結,以致經絡阻塞,氣血瘀滯而發(fā)為乳痛。
急性乳腺炎的中醫(yī)分期治療:
急性乳腺炎的初起階段主要表現為乳汁淤積,熱毒內盛,其治療原則為疏肝清熱、通乳消腫,可用瓜蔞牛蒡湯加減,藥用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陳皮、梔子、金銀花、柴胡、甘草、連翹等。通乳加穿山甲、木通、王不留行;氣郁加橘葉、川楝子;發(fā)熱明顯加生石膏、重用黃芩;腫脹痛者加乳香、沒藥、赤芍;需要回乳者加焦山楂、焦麥芽。同時可予外敷金黃膏、玉露膏;或用芒硝溶液濕敷。對乳汁排出不暢者,可定時進行乳房按摩。
急性乳腺炎成膿期如膿腫確已形成,則應及時予以切開排膿。切開時應在腫塊變軟、皮膚透亮、波動感及壓痛最明顯處切開。術前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手術程序進行有關的消毒及準備工作,讓患者取一合適的體位。向患者交代病情及手術步驟,取得患者的配合。術中手法應輕柔,避免手法粗魯或患者突然的動作引起意外事故。不要在患者饑餓、疲勞、睡眠不足等狀態(tài)時手術,以免發(fā)生刀暈。操作時切口應按輻射狀方向,以免損傷乳管,如果膿腫位于乳暈處,則可沿乳暈邊緣行弧形切口;刀尖宜向上輕挑,便于掌握切口的大小、深淺及方向,避免手術刀向下切割太過,導致切口過深、過大;切口應選在膿腫稍低的位置,以使膿液暢流,不致形成袋膿。切開后讓膿汁自行流出或稍稍加壓,助其排出,不可強力擠壓,以免感染擴散。如果為乳房深部膿腫,則應在乳房下緣作弓形切口,將乳房與胸大肌筋膜分離后,上翻乳房,切開膿腔,引流膿液。如果膿腫較小而淺,則可穿刺后用16號針管將膿液抽出,并外敷金黃膏,結合其他治療,可免去切開之苦。
必要時可用適當的西醫(yī)西藥治療,如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特別是嚴重的感染,局部及全身癥狀明顯時,應早期足量應用有效的抗菌素。目前,各類抗菌素不斷更新換代,但對急性乳腺炎來說,普通青霉素仍是極其有效的,建議只要不過敏,抗菌素宜首選青霉素,以靜脈注射效果為好。最好不要圖省事,而只用抗菌素治療,不接受中醫(yī)中藥治療。單用抗菌素有時會使乳房的急性炎癥遷延難愈,形成僵塊。由于中醫(yī)中藥治療本病有明顯的優(yōu)勢,故應以中醫(yī)中藥為主,在適當的時機予以適當的抗菌素治療,臨床會取得很好的療效。
溫馨提示:急性乳腺炎起病急,病情發(fā)展很快,當初期癥狀出現時,患者應該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治療,使病情加重,遭受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