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
布魯菌病癥狀
本病臨床表現變化多端,就個別病人而言,其臨床表現可以很簡便,僅表現為局部膿腫,或很復雜而表現為幾個臟器和系統(tǒng)同時受累。羊型和豬型布魯菌病大多較重,牛型的癥狀較輕,部分病例可以不發(fā)熱。國內以羊型布病最為多見,未經治療者的自然病程為3~6個月(平均4個月),但可短僅1個月或長達數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顯。潛伏期7~60天,一般為2~3周,少數患者在感染后數月或1年以上發(fā)病。實驗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內發(fā)病。人類布魯氏菌病可分為亞臨床感染、急性和亞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復發(fā)感染。
亞急性及急性感染?。?/strong>
急驟起病者約占10%~30%。少數患者有至數日的前驅癥狀,如無力、失眠、低熱、食欲癥、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45%~100%)、多汗(40%~95%)、乏力(30%~10%)、關節(jié)炎(70%~90%)、睪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1、熱型:
以弛張型最為多見,波狀型雖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發(fā)熱其增殖為2~3周,繼以3~5天至2周無熱期后熱再起,如此循環(huán)起伏而呈波狀型;多數患者僅有2~3個波,偶可多達10個以上。其他熱型尚有不規(guī)則型、持續(xù)低熱等。
2、多汗:
是本病的突出癥狀,每較其他熱性病為著。常于深夜清晨熱急驟下降出現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軟弱。
3、關節(jié)疼痛:
常使患者輾轉呻吟和痛楚難忍,可累及一個或數個關節(jié),主要為骶髂、髖、膝、肩、腕、肘等大關節(jié),急性期可呈游走性。痛呈錐刺狀,一般鎮(zhèn)痛藥無效。部分患者的關節(jié)有紅腫,側有化膿。局部腫脹如滑囊炎、腱鞘炎、關節(jié)周圍炎等也較多見。肌肉疼痛多見于兩側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現痙攣性疼痛。
4、睪丸炎:
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癥狀之一,乃睪丸及附睪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單側性,可大如鵝卵,伴明顯壓痛。
5、次要癥狀:
有頭痛(30%~84%)、神經痛、肝脾腫大(約50%)、淋巴結腫大等,皮疹較少見。
慢性感染:
①主訴多
尤以夜汗、頭痛、肌痛及關節(jié)痛為多,還可有疲乏、長期低熱、寒戰(zhàn)或寒意、胃腸道癥狀等,如胃納差、腹瀉、便秘等,還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動等,易被診為神經官能癥。
②急性期遺留的癥狀
如背痛、關節(jié)痛、坐骨神經痛、明顯乏力、夜汗、遷延多日的低等。固定而頑固的關節(jié)痛多見于羊型,化膿性并發(fā)癥則多見于豬型。
如藥物的療程不足,則復發(fā)率可達10%~40%,高于未接受特效治療的患者(6%~10%)。經徹底治療3年后再發(fā)病者稱為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