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笨”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很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xiàn)。廣東省兒科學會鄒小兵教授介紹說,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強,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而且,這些“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yōu)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往往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讓孩子學會控制節(jié)奏,慢慢去想事情、做事情,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自己的行為。
豬肝 預防口腔潰瘍
成人每兩周吃一次豬肝對口腔潰瘍有預防作用,因為肝臟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鋅含量都非常豐富。肝臟在食用前要先切成小塊放在水里泡20分鐘,再換水泡一次。,泡完后,直接放在清水里煮,加入蔥姜,煮熟后蘸醬油吃就可以了。
需要提醒兩點,一是煮時可以不放鹽,二是注意攝入量,成人應控制在25 - 50克,高血脂的人不宜吃豬肝。
開玩笑莫傷老人心
講點冷笑話、互相開涮,既能樂一樂,又能放松緊繃的神經,很多年輕人樂此不疲。然而,老年人因為身體老化、反應變慢,對玩笑中的“包袱”難以領悟,常“就事論事”,把玩笑當真。另外,體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衰退、對自我價值的擔憂和懷疑等,可能讓老人變得脆弱敏感,容易從負面的角度理解事情, 笑了之的玩笑話,老人可能會反復琢磨,容易鉆牛角尖,因此,和老人在一起時盡量不要輕易開玩笑,特別是不要提可能讓老人產生負面聯(lián)想的話題。比如與年齡、辦事能力相關的話,如“等您牙掉沒了,也買個榨汁機”,這會讓老人覺得自己沒用了;或者與感情相關的事情,比如“對面的老太太跟您挺配的,要不湊一對吧”,這種話可能讓老人覺得自己被嫌棄了。年輕人與老人交談時,要盡可能通過玩笑稱贊老人年輕、精神好,表達自己愿意和他們待在一起的想法。
手撕平菇更入味
自古以來蘑菇就被列為上等佳肴,它營養(yǎng)豐富,與別的食物一起混合烹飪時更是風味鮮美。為使蘑菇更容易入味,烹炒不同形狀的蘑菇宜采用不同的刀法。
例如,口蘑、香菇、草菇、金針菇等適臺切成片或段來烹制;而平姑、雞腿菇、猴頭菇等則不宜用刀切,而是好用手撕成合適的大小,這樣口感好且更利于鮮昧的釋放。如果為了萊肴或湯羹的美觀,需要使用整朵蘑菇直接烹飪時,可以在菌傘上輕輕劃幾下,這樣更易入味。另外,傘狀鮮蘑菇的傘柄較厚,不易入味,清洗前可將其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