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不健康的心理
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判斷。
首先可以用公認的社會道德標準來衡量。凡是國家法度和社會公德認為是不允許、不可以、不應該、不合適的都是不健康的心理活動。比如,對法度和公德認可的人、事、物的妒忌、厭惡、憎恨、仇視等,以及企圖對此施行中傷、污蔑、陷害、破壞、謀害等的種種念頭都是不健康的心理。
其次,有些心理活動雖然不違背國家法度和社會公德,但分寸掌握得不好,過了度,也就成了不健康的。比如說,人都有七情六欲,這原本是正常的,但一旦過度就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就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并從實踐中總結(jié)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寶貴經(jīng)驗。人們對憤怒稱之為“大動肝火”,伍子胥一夜愁白了頭發(fā)(肺氣達于毛發(fā)),大喜過望之時突然猝死等等都是這方面的真實寫照。
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筆者認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也應該從兩方面人手。
一是樹立國家法度和社會公德所認可的正確的人生觀:有了一個好的人生觀,就會保持積極向上、豁達寬容、樂觀知足的心念;就會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就容易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二是積極陶冶性格:性格的類型很多,有的外向,有的內(nèi)向;有的暴躁,有的沉穩(wěn);有的敏感,有的遲鈍等等。我國古代醫(yī)家按好動和喜靜的程度把人分為五型:好動的太陽型、少陽型,喜靜的太陰型、少陰型,和動靜適中的陰陽和平型。古代希臘和羅馬醫(yī)生根據(jù)日常觀察和人體內(nèi)四種體液(血、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各人多寡不同的假設(shè)把人分為四型:性情急躁、動作迅猛的膽汁質(zhì),性情活躍、動作靈敏的多血質(zhì),性情沉靜、動作遲緩的黏液質(zhì),性情脆弱、動作遲鈍的抑郁質(zhì)。前蘇聯(lián)學者巴甫洛夫根據(jù)對動物和人的研究,提出四種基本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類型: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弱型,分別相當于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黏液質(zhì)、抑郁質(zhì),并指出純粹的類型極少,一般都是混合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