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家長應(yīng)對方式
那么,孩子到了媽媽身邊,媽媽是怎么應(yīng)對孩子這種情況呢?
媽媽說“他要什么我沒答應(yīng)時,有時我會講道理,有時騙他哄他一有時狠狠打他,但他心里不服氣,以后還是老樣子。比如他要買玩具,因為上周才買過一個,我就沒給買,他很不高興,回家后就亂摔東西。我氣得罵他、打他。他的報復(fù)心理也很強。有一次,他和他奶奶一起睡時搶被子蓋,我好好說他,他不聽,我就打他,他則用手指著我狠狠地說:‘哼,你等著,看我怎么對付你!’我感覺我好失敗!”
不良教育方式后果
孩子在媽媽身邊的處事模式是小時候在老人身邊生活時的延續(xù)。孩子的心理還是像兩三歲時的心理一樣不成熟、幼稚。如果這種行為模式帶到學(xué)校里和社會上,一定會受挫。
當(dāng)他想要什么而沒有得到時,就會仇恨在心,攻擊對方,報復(fù)他人,破壞人際關(guān)系,或是怨天尤人,虐待自己,不能正確認(rèn)知,易形成人格障礙。所以,如果繼續(xù)漠視或放任孩子的這種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幼兒階段,孩子一般是遵從的,但可惜這個案例中的大人(外公外婆)沒有運用或放棄:中學(xué)階段,也即進入青春期階段后,我們看到很多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我行我素,想怎樣就怎樣,不合我的意我可以離家出走,甚至打父母,這說明父母完全喪失了。而小學(xué)階段,往往是向父母挑戰(zhàn)的時候,如果父母沒有保住,堅持原則,那么,進入青春期后孩子就會陷入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束手無策、萬般無奈的艱難境地。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它往往是用在針對孩子不合理需求時需要堅持的原則,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如果我們不守住,不堅持原則,任由孩子隨心所欲,想怎樣就怎樣,或者說,我們在這個時候敗陣下來,那么,輸?shù)舻牟粌H僅是,更是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