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患者的護理
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三大治療手段之一,約有70%的病人進行放射治療。通過射線在生物體內能量傳遞,引起細胞活性損傷,以至將腫瘤殺滅,放射治療和外科手術一樣是針對局部的,可分為根治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有些腫瘤在早期或較早期適于單純放射治療,如鼻咽癌、喉癌,有些腫瘤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療效相同,均可達到根治目的;放療為手術或化學治療的綜合應用,可有效地提高某些腫瘤的治愈率。對晚期腫瘤,放療可起到止痛,緩解壓迫,改善癥狀和延長生命的效果。
放射治療的放射源
放射治療的放射源主要有放射治療機和放射性核素。
1.1X射線治療機可分為X射線治療機(10kV~60kV),淺層治療機X射線(60kV~160kV)和深部X射線治療機(180kV~400kV)等不同能量射線。X射線治療機的缺點是能量低,穿透力弱,皮膚受量大,現(xiàn)已較少使用。
1.2醫(yī)用加速器有電子感應加速器和直線加速器:前者輸出高能電子束,后者輸出高能電子束和高能X射線,高能X射線能量為4~4.5MeV,穿透力強,皮膚受量少。
1.3放射性核素226鐳為天然放射源,因其半衰期長,現(xiàn)已為人工放射性核素60鈷、137銫、192銥所替代放射性核素可放射α、β、γ 三種射線,臨床上β射線僅用于治療表淺腫瘤,γ射線為放射治療的主要放射源,能量1.25MeV,用 60鉆制成的放射治療機,因γ射線穿透力強,深部劑量高,皮膚受量少,適用于深部腫瘤的治療。
2 放射治療的方法
2.1體外照射
體外照射是將放射治療機的放射源置于離病人一定距離,多野交叉或旋轉集中照射某一部位的腫瘤,以加大腫瘤組織的劑量,并保護正常組織和器官。常規(guī)將總劑量分割,每周照射治療5次(每日 1次),每次照射約200cGy,4~6周為一療程,一般根治量6000~8000cGy(個體差異不同、劑量不同)。
2.2體內照射又分為組織間照射和腔內照射。
?、俳M織間照射:將密封的192銥針直接插入組織進行照射。
?、谇粌日丈洌簩⒎派湓?0鉆、137銫、192銥置入容器送入體腔進行照射。需腔內治療病房進行,有一定的操作防護要求,近年來,后裝技術的應用,即病人先在治療室置人無菌無放射源的容器,然后到后裝室,連接治療機.按計劃程序自動控制輸入或退出放射源,對子宮頸癌尚可同時監(jiān)測直腸、膀胱受量,有利于對病人和操作者的防護。
3 放射敏感性及其影響因素
組織對一定量射線的反應程度,稱為放射敏感性,不同組織器官以及各種腫瘤組織在受到照射后出現(xiàn)變化的反應程度各不相同。放射敏感性為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和病理分級有關,即增殖活躍的細胞比不增殖的細胞敏感,細胞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反之越高。此外,腫瘤細胞的氧含量直接影響放射敏感性,例如:早期腫瘤體積小,血運好,乏氧細胞少時療效好,晚期腫瘤體積大,瘤內血運差,甚至中心有壞死,則放射敏感性低;生長在局部的鱗癌較在臀部和四肢的腫瘤血運好,敏感性高;腫瘤局部有合并感染,血運差(乏氧細胞多),放射敏感性下降,因此,保持被照射部位清潔,預防感染、壞死,是提高放射敏感性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