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坑跳躍
練習部位:腿部、臀部、核心區(qū)
運動方法:找一個沙坑或是臺階等穩(wěn)固的高臺,從低處開始向上全力縱跳,跳到頂端后,立即跳回沙坑。如此重復10-20次。共進行2一4組。
俯撐跨跳
練習部位:全身肌肉
運動方法:向前俯撐在平地上,雙腳交替向前跨跳,跨跳的幅度要盡可能地大,共進行2-4組,每組20-30次。
人力推車走
練習部位:全身肌肉
運動方法:向前俯撐在平地上,讓你的訓練伙伴抓握住你的雙腳腳跟,身體挺直,雙手交替向前爬行。共進行2-4組,每組20-30次。
原地跨跳
練習部位:腿部、臀部、核心區(qū)運動方法:雙腿前后分開成大跨步姿勢,爆發(fā)性地向上跳起,之后在空中交換雙腿并緩沖落地,雙腿成反方向跨跳姿勢,重復下一次。共進行2-4組:每組20-30次。
橄欖球運動起源
1823年的某—天,英格蘭沃里克郡拉格比鎮(zhèn)的拉格比學校正在舉辦校內足球比賽。有一位名叫艾利斯的學生。因為一次踢球失誤感到懊惱,一時心血來潮,便抱起球跑向對方球門。此一動作雖然犯規(guī),卻引起在場觀眾的興趣。此后在該校的足球比賽中,抱球跑的情況便頻頻發(fā)生,并逐漸傳播開來。后來經由一些熱心人士的研究與改善,便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項新的運動。由于是從拉格比學校開始發(fā)展的一種足球衍生運動,便稱之為“拉格比足球”。
起初所使用的球是用豬的膀胱經太陽曬干后吹漲來使用,其形體呈橢圓形,有別于足球的圓球形,因此也增加了球滾動時的不確定性,這一特點也是這項運動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1851年,拉格比學校門口的皮鞋商制造了由四塊皮縫合的橢圓形球參加倫敦博覽會展示,從此英國所有的球隊開始使用吉爾伯特制作的橢圓形球。后來傳入華人地區(qū),人們因其球的型狀似橄欖為由:而獨創(chuàng)以“橄欖球”作為其中文名稱。但在英語中,并無類似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