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食療藥膳驗(yàn)方
性味:甘、平溫、無毒。歸經(jīng):入胃、腎。
功效:和中補(bǔ)虛,除濕利水,補(bǔ)虛贏,溫胃進(jìn)食,溫中下氣。
主治:水腫,乳閉,腸癖瀉痢,胃弱不思食。
說明:鯽魚有消腫利水通乳之功,一般作煮湯淡有效;若煎炸食之,則性熱而又失去上述作用。
1、鮮鯽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下同),清燉食,或加黃豆芽或通草同煮湯食,治乳少。
2、鮮鯽魚,煮赤小豆食之,消水腫。
3、鮮鯽魚500克去鱗內(nèi)臟,赤小豆30克,或加冬瓜皮,再煮湯,煮熟一次食完(忌鹽),治肝硬化腹水。
4、用鮮鯽魚四兩,去魚鱗、去內(nèi)臟,加入冬瓜皮60克至120克,一同煮湯服食,可治氣郁不舒之水臌(周身浮腫)。
5、鯽魚兩條,豆腐250克,同煮湯服食,于麻疹出齊時清熱用。
6、鮮鯽魚加紅糖燉服,連服數(shù)次,治久咳。
7、鮮鯽魚一條,生山藥30克,加食鹽少許,搗爛如泥敷患處,治乳瘡、乳癌初起及一切惡瘡、臁瘡,貼數(shù)次可愈。
魚肉吃法與功效
鯽魚羹:大鯽魚1000克,魚腹內(nèi)裝入陳皮、縮砂仁、畢芨、胡椒各10克,大蒜2頭,泡辣椒10克,食鹽、蔥、醬油適量,將鯽魚入油鍋內(nèi)煎煮熟,加入適量水,用小火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用。有醒脾暖胃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