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以科學的詮釋”:武當幾乎沒有主動攻擊性的功夫,都是建立在防御平臺之上,這是道家思想的傳統(tǒng)。
舍己從人、借力打力、后發(fā)先至、柔化剛發(fā),這些越是神 秘的詞匯,道理越是簡單,所謂“大道至簡至易”,角度的變化、力矩的運用,每一樣技法都是物理學簡單而真實的體驗。
“在游戲中得到鍛煉”: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而“興趣是好的老師”,在“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進步。
這些至真至樸的道理,在武當絕技應 用的修煉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忘卻煩惱,傻傻地玩,某一天回頭看看,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一個新的武功境界上,是一種樂趣。
一、養(yǎng)練并重
武當功夫源于道內,主張修身養(yǎng)性,以“養(yǎng)”為主,從道內流傳出去的功夫,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形成“太極”、“形意”、 “八卦”等主體流派,不僅在功夫特點上查找出根痕,相關的史料典籍上也有考證,專家學者對武當功夫進行評說:“太極的腰、八卦的步、形意的力、武當?shù)?神”,“似太極非太極、似八卦非八卦、似形意非形意”。
分散在民間的武當流派分支,有些加重了“練”的成分,是由于過去“行走江湖”防身自衛(wèi)所用。
武當拳法研究會,倡導“養(yǎng)練并重”。
一方面,傳承武當養(yǎng)生之道,保護文化遺產,提高民眾體質,服務人類健康,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養(yǎng)”是武當功夫的源 頭,好身體、養(yǎng)出來,好功夫、亦是養(yǎng)出來;
另一方面,在技擊實戰(zhàn)應用上,加重了內涵,這是符合中國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之需求,也是中國傳統(tǒng)功夫走出國門,適應世界之需要。
二、兼容并包
武當功夫,博大精深;武當流派,分支眾多。各家各門,都有代表性的內容,或拳、或功、或理、或技。在挖整過程中,我們十 分嚴謹,追溯源頭,考證歷史,深入調查,找尋答案。
武當拳法研究會通過多年的研究認為,中國道家全真教龍門派武當純陽門,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具有代表性的武當流派,拳械套路,養(yǎng)生功法,技術理論都很完備,遂以 純陽門功夫為研究突破口,同時去除門戶藩籬,對各家都兼容并包,逐步完善武當功夫體系。
在發(fā)掘挖整武當各流各派過程中,武當拳法研究會不斷梳理、歸納,從中篩選了具有共性的基礎性功法,同時保留原有的獨特性,維系“武當真功”的精髓,使之作 為一種當代社會真正需要的養(yǎng)生、健體、應用的中國國粹,向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