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載:"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務(wù)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俠,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fēng)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窮曰競夜,殆成風(fēng)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演認為禪宗促進了北方飲茶的形成,唐代開元以后,中國的"茶道"大行,飲茶之風(fēng)彌漫朝野,"窮日競夜","遂成風(fēng)俗",且"流于塞外"。
晚唐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載:"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歷遂多,建中以后盛矣。"陸羽《茶經(jīng)·云之飲》也稱:"滂時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俞間,以為比屋之飲。"楊華認為茶始興于玄宗朝,肅宗,代宗時漸多,德宗以后盛行。陸羽《茶經(jīng)》初稿約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恫杞?jīng)》認為當時的飲茶之風(fēng)擴散到民間,以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及湖北、山東一帶為盛行,都把茶當作家常飲料。
《茶經(jīng)》、《封氏聞見記》、《膳夫經(jīng)手錄》關(guān)于飲茶發(fā)展和普及的關(guān)帶內(nèi)基本一致。開元以前,飲茶不多,開元以后,特別是建中(公元780)以后,舉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農(nóng)工商,無不飲茶。不僅中原廣大地區(qū)飲茶,而且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也飲茶。甚至出現(xiàn)了茶水鋪,"自鄒、齊、泡、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買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舊唐書·李玉傳》:"茶為食物,無異米鹽,于人所資,遠近同俗,既怯竭乏,難舍斯須,田閭之間,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鹽一樣不可缺少,對于田間農(nóng)家,尤其嗜好。
四、飲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fēng),日益普及。宋梅堯臣《南有嘉茗賦》云:"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厭不寧。宋昊自牧《夢梁錄》卷十六"鰲鋪"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云:"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顧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早其極。"
吳自牧《夢梁錄》卷十六"茶肆"記:"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頓奇松異會等物于其上,裝飾店面,敲打響盞歌賣,止用瓷盞漆托供賣,則無銀盂物也。夜市于太街有東擔設(shè)浮鋪,點茶湯以便游玩觀之人。大凡茶樓多有富室子弟,諸司下直等人會聚,司學(xué)樂器、上教曲賺之類,謂之"掛牌兒"。人情茶肆,本非以點茶湯為業(yè),但將此為由,多覓茶金耳。又有茶肆專是王奴打聚處,亦有諸行借買志人會聚行老,謂之"市頭"。大街有三五家靠茶肆,樓上專安著妓女,名曰"夜茶坊",……非君子駐足之地也。更有張賣店隔壁黃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內(nèi)王媽媽家茶肆名一窟茶坊,大街車兒"茶肆、將檢閱茶肆,皆士大夫期明約友會聚之處。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兇二事,點送鄰里茶水,倩其往來傳語。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點送門面鋪席,乞覓錢物,謂之"齪茶"。僧道頭陀欲行題注,先以茶水沿門點送,以為進身之階。"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市)茶肆林立,不僅有人情茶肆?;ú璺?,夜市還有東擔浮鋪點茶湯以便游觀之人。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有以茶水點送門面鋪席,僧道頭陀以茶水沿門點送以為進身之防。茶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飲茶習(xí)俗 中國飲茶習(xí)俗的演變
中國的喝茶歷史是世界上早的,《茶經(jīng)》里說到:“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在很早的神農(nóng)時期,當時茶當做藥用的價值被發(fā)現(xiàn)的。并且慢慢的由藥用演變成日常生活中的飲品。我國歷來就對選茗、備具、取水、烹茶、獻茶有所研究。
春秋以前,初茶葉作為藥用而受到關(guān)注。古代人類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斂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人們的一種嗜好。該階段,可說是茶之為飲的前奏。
隨著人類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xí)慣轉(zhuǎn)變?yōu)榧宸?。即鮮葉洗凈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煎煮而成的茶,雖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fēng)味與功效均勝幾籌,日久,自然養(yǎng)成煮煎品飲的習(xí)慣,這是茶作為飲料的開端。
然而,茶由藥用發(fā)展為日常飲料,經(jīng)過了食用階段作為中間過渡。即以茶當菜,煮作羹飲。茶葉煮熟后,與飯菜調(diào)和一起食用。此時,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營養(yǎng),一是作為食物解毒?!蛾套哟呵铩酚涊d,“晏子相景公,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爾雅》中,“苦荼”一詞注釋云“葉可炙作羹飲”;《桐君錄》等古籍中,則有茶與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記載。此時,茶葉利用方法前進了一步,運用了當時的烹煮技術(shù),并已注意到茶湯的調(diào)味。